2019-05-27 14:40:4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国“三农”发展指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路径。伴随着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持续推进,各地乡村振兴工作擂起战鼓,搭起舞台。(光明网 5月20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一幅和谐乡村的美好蓝图,使全国上下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后的乡村面貌产生了无限遐想和期望。这是一场战线长、难度大的伟大战役,是一场要依靠干群共同参与、齐心共进才能打赢的硬仗。
基层群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直接受益者,但目前却存在一种“怪像”,倒是党员干部在为乡村振兴忙前忙后,群众却若旁观者在一边“看戏”。党员干部带头促产业谋发展,群众却对撂荒地视而不见;党员干部带头清河道扫公路,群众却连自家卫生都不打扫;党员干部带头学政策学知识,群众却在台下玩手机。党员干部在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却无动于衷,这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极为不利。
党员干部在尽力“唱戏”,而群众只当“观众”,乡村振兴战略就难实现。为打破这种僵局,关键是转变群众的思想。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坝坝讲坛、道德讲坛、农民夜校等活动载体,将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画”给群众看;要树立榜样,在群众中挖掘或产业发展好,或道德品行强,或精神状态佳的典型,让群众有对象可学,将为之进步的目标具象化。要从转变群众思想入手,在乡村扭转“要我振兴”,营造“我要振兴”的氛围。
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乡村振兴绝不是党员干部“自导自演”就能完成的。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增强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翁”的意识,激活基层的内生动力,变党员干部的“独角戏”为干群参与的“大合唱”。(四川省合江县虎头镇 徐珩)
2019-05-27 14:40:4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国“三农”发展指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路径。伴随着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持续推进,各地乡村振兴工作擂起战鼓,搭起舞台。(光明网 5月20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一幅和谐乡村的美好蓝图,使全国上下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后的乡村面貌产生了无限遐想和期望。这是一场战线长、难度大的伟大战役,是一场要依靠干群共同参与、齐心共进才能打赢的硬仗。
基层群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直接受益者,但目前却存在一种“怪像”,倒是党员干部在为乡村振兴忙前忙后,群众却若旁观者在一边“看戏”。党员干部带头促产业谋发展,群众却对撂荒地视而不见;党员干部带头清河道扫公路,群众却连自家卫生都不打扫;党员干部带头学政策学知识,群众却在台下玩手机。党员干部在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却无动于衷,这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极为不利。
党员干部在尽力“唱戏”,而群众只当“观众”,乡村振兴战略就难实现。为打破这种僵局,关键是转变群众的思想。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坝坝讲坛、道德讲坛、农民夜校等活动载体,将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画”给群众看;要树立榜样,在群众中挖掘或产业发展好,或道德品行强,或精神状态佳的典型,让群众有对象可学,将为之进步的目标具象化。要从转变群众思想入手,在乡村扭转“要我振兴”,营造“我要振兴”的氛围。
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乡村振兴绝不是党员干部“自导自演”就能完成的。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增强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翁”的意识,激活基层的内生动力,变党员干部的“独角戏”为干群参与的“大合唱”。(四川省合江县虎头镇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