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扶贫要扶德

    2020-06-04 15:42:59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要扶德。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扶德是扶道德、扶尊严、扶价值观,帮助和引导贫困群众挺起脱贫的腰板,致富路上不忘以德为先。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道德滑坡和价值沦丧导致的返贫问题成为决胜全面小康路上必须要解决的“拦路虎”。唯有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将治德治愚与扶德扶智同步推进,构建农村思想道德新高地,补足贫困群众精神之“钙”,才能从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叶圣陶曾经这样说过:“坏习惯就像疾病一样,使人受害终身。”纵观现实,我们有的贫困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除了自然、环境等客观制约因素之外,一些不良习惯和风气无疑是其重要诱因。“在实施精准扶贫中,道德建设一定不能掉队,否则很多问题都没法解决。即使脱贫之后,如果出现道德滑坡和价值沦丧,那必然会导致再度返贫。” 从某种程度上讲,“扶德”与“扶志”、“扶智”同等重要。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扶德”,就是要将道德建设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突出党建带动,突出政策引导,突出道德感化,广泛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群众宣讲活动,着力教育和引导农牧民群众改变邋遢陋习、倡导干净卫生,改变酗酒赌博陋习、倡导健康娱乐,改变攀比陋习、倡导勤俭持家,改变短视陋习、倡导读书育人,改变我行我素陋习、倡导遵纪守法,改变自私自利、倡导集体观念,改变作恶陋习、倡导行善积德,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转化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规范,不断增强道德约束力和行为自觉性

      在脱贫攻坚中,我们一定要将不折不扣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百姓生活,并通过实实在在的道德引领,既打造利益纽带,更锻造道德纽带,始终让贫穷为耻、富裕为荣、自力更生、感恩奋进、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行善积德等道德观念占领意识高地、成为思想主流,努力营造出“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文/合江临港工业园区管委会  胡小强)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扶贫要扶德

    2020-06-04 15:42:59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要扶德。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扶德是扶道德、扶尊严、扶价值观,帮助和引导贫困群众挺起脱贫的腰板,致富路上不忘以德为先。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道德滑坡和价值沦丧导致的返贫问题成为决胜全面小康路上必须要解决的“拦路虎”。唯有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将治德治愚与扶德扶智同步推进,构建农村思想道德新高地,补足贫困群众精神之“钙”,才能从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叶圣陶曾经这样说过:“坏习惯就像疾病一样,使人受害终身。”纵观现实,我们有的贫困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除了自然、环境等客观制约因素之外,一些不良习惯和风气无疑是其重要诱因。“在实施精准扶贫中,道德建设一定不能掉队,否则很多问题都没法解决。即使脱贫之后,如果出现道德滑坡和价值沦丧,那必然会导致再度返贫。” 从某种程度上讲,“扶德”与“扶志”、“扶智”同等重要。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扶德”,就是要将道德建设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突出党建带动,突出政策引导,突出道德感化,广泛开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群众宣讲活动,着力教育和引导农牧民群众改变邋遢陋习、倡导干净卫生,改变酗酒赌博陋习、倡导健康娱乐,改变攀比陋习、倡导勤俭持家,改变短视陋习、倡导读书育人,改变我行我素陋习、倡导遵纪守法,改变自私自利、倡导集体观念,改变作恶陋习、倡导行善积德,切实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转化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规范,不断增强道德约束力和行为自觉性

      在脱贫攻坚中,我们一定要将不折不扣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百姓生活,并通过实实在在的道德引领,既打造利益纽带,更锻造道德纽带,始终让贫穷为耻、富裕为荣、自力更生、感恩奋进、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行善积德等道德观念占领意识高地、成为思想主流,努力营造出“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文/合江临港工业园区管委会  胡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