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2 15:16:44
四川省合江县榕右乡木广村村民贺孟波在十八岁那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失去右臂,落下了残疾。两年前回到家乡发展起竹木加工产业,让自己从车祸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圆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同时带领困难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让绿水青山慢慢变成榕右乡木广村村民们真正的金山银山。
90后独臂男孩的创业梦
贺孟波,从小在攀枝花长大的木广村人,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开始打工,在工厂里当送货员。
2010年,18岁的贺孟波在一次送货途中发生车祸失去了右臂,无法再正常工作,从此一名阳光少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让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身体残缺的阴影中走出来,在休养期间,他还要重新学习用左手吃饭、穿衣、拿东西。
和生活不便比起来,更困难的是就业。在身体恢复后,贺孟波曾经尝试着在攀枝花找其他工作,却屡屡碰壁,因为只有一只手,他只能做一些收入少、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工作。这也让他意识到,残疾人就业创业面临着比正常人更多的困难和艰辛,但创业的念头在他脑海里打转,想要致富的念头也没有停过。
葱郁林木成致富门道
2016年,贺孟波回到老家木广村,看到满山的竹木苍翠葱茏,绽放出旺盛的生命力,贺孟波心动了。想到自己也很年轻,生命力也很旺盛,不能因为残疾而消沉,为了实现当初的梦想,必须有所为。年后,他就打定了主意,决定自主创业。在镇村干部的建议下,他决定发展竹木加工产业。贺孟波知道,竹子和树不同,树可以成长几百年,上千年,而竹子长到七八年如果不用就干死了,放着不用也是浪费,家乡郁郁葱葱的竹木可以成为他的致富法宝。他去一些加工产业发达的地方取经,带回了先进经验后回到家乡,准备筹划自己的竹木加工厂,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村干部给“致富梦”吃下定心丸
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贺孟波的残疾人创业补贴申请到了,营业执照办下来了,木材供应商业也联系到了,他的竹木加工厂如期开业。而随着生产的扩大,他还陆续请了六七名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解决了他们就近就业问题。
贺孟波自强不息,踏实肯干,有时削片机坏了,他还亲自上阵修理机器,别看他只有一只手,修机器的本事可好着呢。在忙碌的时候,经常用一只手和工人们分工协作把道路两旁堆放的竹子放进机器打碎,虽然他的进度明显慢于其他工人,但他的动作已经非常熟练。凭借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步摸索出自己的产业……而关心他产业发展的村干部们,也常到他的工厂支招。
通过两年的时间,竹木加工厂逐渐走上了正轨。目前竹木加工厂发展势头良好,2018年加工厂收入达到20万元,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带动贫困户和周边农户6人就业,其中解决贫困户4人收入难题,每个贫困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在贺孟波的誉凯竹木加工厂打工的工人,一年可以拿到一万多元的收入,也让很多村民看到了依靠竹木产业致富的希望。
竹木加工业成村民致富希望
榕右乡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放眼望去,群林成山满目苍翠。不过,名声在外的竹海,近年来却因交通不便、外出人口增多等因素,销路一度打不开,没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在家农户一般选择依靠传统农业为生,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群众守着“金山”受穷了,对于郁郁葱葱的竹木都不愿意卖,一是聘人专门砍竹子的工钱还抵不上收购价,二是竹木收购厂远在榕山运输费事。
2016年,在贺孟波的誉凯竹木落成木广村后,村民们时常能够听到加工区域机器轰鸣的声音,看到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附近有了竹木收购厂,可以让毛竹走出深山,村里百姓高兴不已。
自己有了致富门道,贺孟波打算把周边的群众都带动起来,想扩大生产规模,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实现自立,收获自信和尊严。而木广村五社贫困户贺德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自竹木加工厂建成以来,贺德明的日子就像他的笑容一样,越来越灿烂。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在逐渐下降,母亲已经80岁了,身体虚弱需要人照顾,他十分开心能得到加工厂的这份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有收入,看到加工厂发展得越来越好,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贺德明知道,依靠国家的政策不是长久之计,靠自己的双手主动脱贫过上富裕的日子才是硬道理。今年58岁的他,个子不高,话不多,干起活来非常麻利。笔者看到贺德明时,他正在把竹子抱起来放在机器上,几个人分工默契,干得热火朝天。
只用在加工厂一天工作4小时,一月只用工作24天左右,一个月就有一千多元收入,一年有一万多元。贺德明表示,自己也曾外出务工,但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工作也不好找,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现在每天在加工厂上班三、四个小时,完全有时间干农活、照顾老母亲,工作家庭两不误。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既不误农活,也不费事,村里农户对销售竹子充满了动力。每月有40户农户贩卖竹子,竹木加工厂大概能收购竹子300吨,每户平均可增收2000元。加工厂的运行,不仅解决了毛竹销售难、运输难的问题,还带动了贫困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就业,贺孟波感慨,在创业过程中,社会各界给了他很多帮助,政府帮助他申请残疾人创业补贴、办理营业执照、联系木材供应商等等,现在他的产业刚刚步入正轨,还没有扩大生产,而且竹木加工行业本身利润就不高,自己一年只能赚几万元,暂时只能解决6个人的就业问题,希望以后能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给他们一份稳定的收入。
目前,竹木加工厂发展势头良好,村里的竹子从以前的“赔钱货”变成了“香饽饽”,村民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并日渐成为了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绿水青山正在慢慢变成榕右乡木广村村民们真正的金山银山。
(通讯员 范婷婷 记者 杨池能)
2019-04-02 15:16:44
四川省合江县榕右乡木广村村民贺孟波在十八岁那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失去右臂,落下了残疾。两年前回到家乡发展起竹木加工产业,让自己从车祸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圆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同时带领困难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让绿水青山慢慢变成榕右乡木广村村民们真正的金山银山。
90后独臂男孩的创业梦
贺孟波,从小在攀枝花长大的木广村人,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开始打工,在工厂里当送货员。
2010年,18岁的贺孟波在一次送货途中发生车祸失去了右臂,无法再正常工作,从此一名阳光少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让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身体残缺的阴影中走出来,在休养期间,他还要重新学习用左手吃饭、穿衣、拿东西。
和生活不便比起来,更困难的是就业。在身体恢复后,贺孟波曾经尝试着在攀枝花找其他工作,却屡屡碰壁,因为只有一只手,他只能做一些收入少、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工作。这也让他意识到,残疾人就业创业面临着比正常人更多的困难和艰辛,但创业的念头在他脑海里打转,想要致富的念头也没有停过。
葱郁林木成致富门道
2016年,贺孟波回到老家木广村,看到满山的竹木苍翠葱茏,绽放出旺盛的生命力,贺孟波心动了。想到自己也很年轻,生命力也很旺盛,不能因为残疾而消沉,为了实现当初的梦想,必须有所为。年后,他就打定了主意,决定自主创业。在镇村干部的建议下,他决定发展竹木加工产业。贺孟波知道,竹子和树不同,树可以成长几百年,上千年,而竹子长到七八年如果不用就干死了,放着不用也是浪费,家乡郁郁葱葱的竹木可以成为他的致富法宝。他去一些加工产业发达的地方取经,带回了先进经验后回到家乡,准备筹划自己的竹木加工厂,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村干部给“致富梦”吃下定心丸
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贺孟波的残疾人创业补贴申请到了,营业执照办下来了,木材供应商业也联系到了,他的竹木加工厂如期开业。而随着生产的扩大,他还陆续请了六七名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解决了他们就近就业问题。
贺孟波自强不息,踏实肯干,有时削片机坏了,他还亲自上阵修理机器,别看他只有一只手,修机器的本事可好着呢。在忙碌的时候,经常用一只手和工人们分工协作把道路两旁堆放的竹子放进机器打碎,虽然他的进度明显慢于其他工人,但他的动作已经非常熟练。凭借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步摸索出自己的产业……而关心他产业发展的村干部们,也常到他的工厂支招。
通过两年的时间,竹木加工厂逐渐走上了正轨。目前竹木加工厂发展势头良好,2018年加工厂收入达到20万元,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带动贫困户和周边农户6人就业,其中解决贫困户4人收入难题,每个贫困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在贺孟波的誉凯竹木加工厂打工的工人,一年可以拿到一万多元的收入,也让很多村民看到了依靠竹木产业致富的希望。
竹木加工业成村民致富希望
榕右乡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放眼望去,群林成山满目苍翠。不过,名声在外的竹海,近年来却因交通不便、外出人口增多等因素,销路一度打不开,没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在家农户一般选择依靠传统农业为生,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群众守着“金山”受穷了,对于郁郁葱葱的竹木都不愿意卖,一是聘人专门砍竹子的工钱还抵不上收购价,二是竹木收购厂远在榕山运输费事。
2016年,在贺孟波的誉凯竹木落成木广村后,村民们时常能够听到加工区域机器轰鸣的声音,看到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附近有了竹木收购厂,可以让毛竹走出深山,村里百姓高兴不已。
自己有了致富门道,贺孟波打算把周边的群众都带动起来,想扩大生产规模,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实现自立,收获自信和尊严。而木广村五社贫困户贺德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自竹木加工厂建成以来,贺德明的日子就像他的笑容一样,越来越灿烂。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在逐渐下降,母亲已经80岁了,身体虚弱需要人照顾,他十分开心能得到加工厂的这份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有收入,看到加工厂发展得越来越好,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贺德明知道,依靠国家的政策不是长久之计,靠自己的双手主动脱贫过上富裕的日子才是硬道理。今年58岁的他,个子不高,话不多,干起活来非常麻利。笔者看到贺德明时,他正在把竹子抱起来放在机器上,几个人分工默契,干得热火朝天。
只用在加工厂一天工作4小时,一月只用工作24天左右,一个月就有一千多元收入,一年有一万多元。贺德明表示,自己也曾外出务工,但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工作也不好找,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现在每天在加工厂上班三、四个小时,完全有时间干农活、照顾老母亲,工作家庭两不误。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既不误农活,也不费事,村里农户对销售竹子充满了动力。每月有40户农户贩卖竹子,竹木加工厂大概能收购竹子300吨,每户平均可增收2000元。加工厂的运行,不仅解决了毛竹销售难、运输难的问题,还带动了贫困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就业,贺孟波感慨,在创业过程中,社会各界给了他很多帮助,政府帮助他申请残疾人创业补贴、办理营业执照、联系木材供应商等等,现在他的产业刚刚步入正轨,还没有扩大生产,而且竹木加工行业本身利润就不高,自己一年只能赚几万元,暂时只能解决6个人的就业问题,希望以后能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给他们一份稳定的收入。
目前,竹木加工厂发展势头良好,村里的竹子从以前的“赔钱货”变成了“香饽饽”,村民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并日渐成为了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绿水青山正在慢慢变成榕右乡木广村村民们真正的金山银山。
(通讯员 范婷婷 记者 杨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