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驻村靠真诚 干事得民心

    2019-04-02 15:08:56

      在接近两广地界的广东省罗定市龙湾镇大石村,漫山遍野种着广藿香、小叶榕、黑老虎等草药,一到春天,更是山花烂漫,美不胜收。但没有人会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3月2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大石村集体经济由年收入1.8万多元,贫困户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变为年收入15.8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达3512元,这是驻村干部真诚帮扶,通过干事创业换得了民心。

      2016年,黎应坤作为佛山市南海区纪委驻村帮扶干部来到这里罗定市龙湾镇大石村,当时大石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1.8万多元,贫困户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用行动捂热了村民的心。黎应坤驻村起初,村民对他很冷淡,后来深入了解得知,村干部过去工作作风不严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以致村民对干部不太信任。为了树立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他每天带着村干部们翻山越岭,挨家挨户走访,纠正工作作风,确保摸实情、听真话,服务大石村脱贫。

      通过调研,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全村27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和村里3.1公里的道路硬化。利用争取到的资金,通过开展“三清、三拆、三建”和建设南海公园项目,推进大石村旧貌换新颜。看着村里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对村干部的认识有了改变,对“外来的干部”黎应坤也热情了起来。

      驻村扶贫,“输血”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如何使当地真正拔掉“穷根”,还得从产业着手。有了群众的信任和热情,黎应坤在走访中发现村里大片荒芜的山林地特别适宜种植药材,于是抓住南海的几家大型药厂也有药材需求的天然优势,开始写报告、递请求,奔走于南海、罗定等地,最终获得了资金支持、跑出了销路,并和相关厂商谈下开展“订单式种植”的合作模式。

      为了更好地解决产、供、销等一系列问题,工作组向龙湾镇负责人提议,组建一个全镇贫困户参与的专业合作社,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万亩南药种植基地,一来保障贫困户自身参与南药种植的收益,二来保障投资合作的固定收益,三来保障务工薪金及土地租金收益。“这种模式实现了可持续扶贫,脱贫不返贫!”龙湾镇党委书记梁英艺听完建议后,连连叫好。

      有了路子,可由于南药产业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基础设施投入大等因素,不少贫困户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并不高。“土地租出去了,能收回来吗?”“会不会赔了,不给我们分红怎么办?”……面对贫困户的种种顾虑,黎应坤虽然心里着急,但也明白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于是,黎应坤带着工作人员严格做好土地界线划分,并向贫困户一条条详细解释合同条款:“且他以驻村工作组组长名义担保,如果你们收不到钱,就从我的工资里扣!”这番诚挚的举动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驻村干部的真诚、诚心打动了村民,很快,南药种植基地迅速扩大至1.2万余亩。还建起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南药全产业链条,大大提升了南药种植的科学性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去年,仅通过投资合作收益,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15.8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达3512元。

      是驻村干部的真诚,干事创业的诚心,换来了村民的信任,三年间,把荒芜之地变成了如今漫山遍野种着广藿香、小叶榕、黑老虎等草药,一到春天,更是山花烂漫,美不胜收。既鼓了钱袋子,又提振了精气神,万亩南药种植基地的风光旖旎宜人,下一步,他们还计划以药膳、药浴为特色,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乡村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待到那时,曾经的贫困村将会让人羡慕不已。

      (文/韶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驻村靠真诚 干事得民心

    2019-04-02 15:08:56

      在接近两广地界的广东省罗定市龙湾镇大石村,漫山遍野种着广藿香、小叶榕、黑老虎等草药,一到春天,更是山花烂漫,美不胜收。但没有人会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3月2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大石村集体经济由年收入1.8万多元,贫困户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变为年收入15.8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达3512元,这是驻村干部真诚帮扶,通过干事创业换得了民心。

      2016年,黎应坤作为佛山市南海区纪委驻村帮扶干部来到这里罗定市龙湾镇大石村,当时大石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1.8万多元,贫困户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用行动捂热了村民的心。黎应坤驻村起初,村民对他很冷淡,后来深入了解得知,村干部过去工作作风不严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以致村民对干部不太信任。为了树立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他每天带着村干部们翻山越岭,挨家挨户走访,纠正工作作风,确保摸实情、听真话,服务大石村脱贫。

      通过调研,驻村工作组和村干部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全村27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和村里3.1公里的道路硬化。利用争取到的资金,通过开展“三清、三拆、三建”和建设南海公园项目,推进大石村旧貌换新颜。看着村里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对村干部的认识有了改变,对“外来的干部”黎应坤也热情了起来。

      驻村扶贫,“输血”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如何使当地真正拔掉“穷根”,还得从产业着手。有了群众的信任和热情,黎应坤在走访中发现村里大片荒芜的山林地特别适宜种植药材,于是抓住南海的几家大型药厂也有药材需求的天然优势,开始写报告、递请求,奔走于南海、罗定等地,最终获得了资金支持、跑出了销路,并和相关厂商谈下开展“订单式种植”的合作模式。

      为了更好地解决产、供、销等一系列问题,工作组向龙湾镇负责人提议,组建一个全镇贫困户参与的专业合作社,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万亩南药种植基地,一来保障贫困户自身参与南药种植的收益,二来保障投资合作的固定收益,三来保障务工薪金及土地租金收益。“这种模式实现了可持续扶贫,脱贫不返贫!”龙湾镇党委书记梁英艺听完建议后,连连叫好。

      有了路子,可由于南药产业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基础设施投入大等因素,不少贫困户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并不高。“土地租出去了,能收回来吗?”“会不会赔了,不给我们分红怎么办?”……面对贫困户的种种顾虑,黎应坤虽然心里着急,但也明白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于是,黎应坤带着工作人员严格做好土地界线划分,并向贫困户一条条详细解释合同条款:“且他以驻村工作组组长名义担保,如果你们收不到钱,就从我的工资里扣!”这番诚挚的举动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驻村干部的真诚、诚心打动了村民,很快,南药种植基地迅速扩大至1.2万余亩。还建起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南药全产业链条,大大提升了南药种植的科学性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去年,仅通过投资合作收益,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15.8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达3512元。

      是驻村干部的真诚,干事创业的诚心,换来了村民的信任,三年间,把荒芜之地变成了如今漫山遍野种着广藿香、小叶榕、黑老虎等草药,一到春天,更是山花烂漫,美不胜收。既鼓了钱袋子,又提振了精气神,万亩南药种植基地的风光旖旎宜人,下一步,他们还计划以药膳、药浴为特色,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乡村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待到那时,曾经的贫困村将会让人羡慕不已。

      (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