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2 16:55:15
“有产业,有事做,有收入,才有希望。”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反复合计,找来11名村民代表开“诸葛亮会”,决定利用社会捐助的50万元帮扶资金,成立骆驼湾实业发展公司,盘活大山里的资源。(人民日报 2019年03月28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让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业扶贫理论,成为推动我国产业扶贫事业的科学指南。
精准扶贫不能仅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增强造血功能。不能简单采取救济等扶贫方式,这样收入缺乏可持续性,暂时脱了贫,但返贫率会较高。消除深度贫困,要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变“输血”为“造血”。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谋划好产业发展,实施好产业扶贫,加大技能培训。谋划产业发展的关键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路子,推动产业扶贫落地生根,这就需要精准对接市场。产业发展是经济活动,要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而不是一哄而上,同时也要按照市场需求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这就需要精准对接群众,形成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才能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分享产业红利。这就需要精准对接特色,紧扣“优势”做文章,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才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制胜之道。
发展扶贫产业,精准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是“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持续。有了产业,脱贫才能开流活源。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验,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确保贫困群众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人制宜、因户施法,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有力的抓手。我们必须凝聚智慧、信心和力量,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福宝镇 冯建华)
2019-04-02 16:55:15
“有产业,有事做,有收入,才有希望。”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反复合计,找来11名村民代表开“诸葛亮会”,决定利用社会捐助的50万元帮扶资金,成立骆驼湾实业发展公司,盘活大山里的资源。(人民日报 2019年03月28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让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业扶贫理论,成为推动我国产业扶贫事业的科学指南。
精准扶贫不能仅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增强造血功能。不能简单采取救济等扶贫方式,这样收入缺乏可持续性,暂时脱了贫,但返贫率会较高。消除深度贫困,要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变“输血”为“造血”。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谋划好产业发展,实施好产业扶贫,加大技能培训。谋划产业发展的关键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路子,推动产业扶贫落地生根,这就需要精准对接市场。产业发展是经济活动,要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而不是一哄而上,同时也要按照市场需求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这就需要精准对接群众,形成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才能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分享产业红利。这就需要精准对接特色,紧扣“优势”做文章,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才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制胜之道。
发展扶贫产业,精准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是“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持续。有了产业,脱贫才能开流活源。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验,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确保贫困群众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人制宜、因户施法,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有力的抓手。我们必须凝聚智慧、信心和力量,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福宝镇 冯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