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网格化管理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2020-08-28 22:47:06

    近年来,邯郸市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实践“1+2+3”乡村治理新机制(“1”,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2”就是二化,即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3”就是三个融合,即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努力使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坚持将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社会治理优势,为农村党组织扩权赋能。推行“三下沉”工作机制,组织建设下沉、工作重心下沉、权力监督下沉,力促党员干部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培树“好支书”先进典型。

      将党建与网格有机结合,有效延伸党组织的管理服务触角。将乡村党员纳入网格管理,党建引领与全要素网格化建设制度相结合,实现“党员联四邻、四邻带一片、一片促全村”。网格长、网格员“居住在网格、奉献在网格、服务在网格”。

      推行“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全面开展农村高质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党建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创新“党建+邻里互助”治理模式,为乡村治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党建+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党建+文明乡风”助力形成崇德向善、邻里相望、礼尚往来、和谐互助的氛围;“党建+环境治理”共建美丽家园,带动群众积极投身到环境卫生大整治中。通过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实行行政审批“瘦身”,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网格化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在乡村治理中推进网格化管理,以村、组、网格为区域范围,促进干部职能转变,致力于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让群众“有苦能诉、有事能办、有难能帮”。网格化管理全覆盖,通过合理划分管理服务责任网格,构建层级分明、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管理服务网络。网格化管理全方位,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学构建乡镇、村、片区、“两委”干部“四级网格”。配备各级网格长、网格员,设置街巷长、楼道长、单元长,确保全覆盖、无死角。

      “三治”融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坚持把自治、德治、法治“三治”思维和方法融合起来,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坚持自治为基,为治理增添活力。从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入手,提升村民自治。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修订)为切入点,严抓制定(修订)、审核、宣传、公布各个环节。各村制定了符合本地风土人情、简单易懂的“四字成语”式、“五字顺口溜”式、“七字顺口溜”等形式多样、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行文明守礼之风,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意识。

      坚持德治为本,扬乡村治理正气。通过深入人心的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义守信、勤俭持家。评选孝亲敬老、最美孝星、最美婆媳、最美村民等典型,组织“孝亲敬老”先进典型免费体检,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利用农家书屋、漫画墙等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坚持法治为纲,加强治理法治保障。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完善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让监督与规范并行,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全面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深化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管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程贵彬)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网格化管理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2020-08-28 22:47:06

    近年来,邯郸市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实践“1+2+3”乡村治理新机制(“1”,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2”就是二化,即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3”就是三个融合,即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努力使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坚持将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村社会治理优势,为农村党组织扩权赋能。推行“三下沉”工作机制,组织建设下沉、工作重心下沉、权力监督下沉,力促党员干部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培树“好支书”先进典型。

      将党建与网格有机结合,有效延伸党组织的管理服务触角。将乡村党员纳入网格管理,党建引领与全要素网格化建设制度相结合,实现“党员联四邻、四邻带一片、一片促全村”。网格长、网格员“居住在网格、奉献在网格、服务在网格”。

      推行“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全面开展农村高质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党建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创新“党建+邻里互助”治理模式,为乡村治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党建+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党建+文明乡风”助力形成崇德向善、邻里相望、礼尚往来、和谐互助的氛围;“党建+环境治理”共建美丽家园,带动群众积极投身到环境卫生大整治中。通过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实行行政审批“瘦身”,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网格化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在乡村治理中推进网格化管理,以村、组、网格为区域范围,促进干部职能转变,致力于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让群众“有苦能诉、有事能办、有难能帮”。网格化管理全覆盖,通过合理划分管理服务责任网格,构建层级分明、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管理服务网络。网格化管理全方位,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学构建乡镇、村、片区、“两委”干部“四级网格”。配备各级网格长、网格员,设置街巷长、楼道长、单元长,确保全覆盖、无死角。

      “三治”融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坚持把自治、德治、法治“三治”思维和方法融合起来,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坚持自治为基,为治理增添活力。从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入手,提升村民自治。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修订)为切入点,严抓制定(修订)、审核、宣传、公布各个环节。各村制定了符合本地风土人情、简单易懂的“四字成语”式、“五字顺口溜”式、“七字顺口溜”等形式多样、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行文明守礼之风,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意识。

      坚持德治为本,扬乡村治理正气。通过深入人心的村规民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义守信、勤俭持家。评选孝亲敬老、最美孝星、最美婆媳、最美村民等典型,组织“孝亲敬老”先进典型免费体检,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利用农家书屋、漫画墙等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坚持法治为纲,加强治理法治保障。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完善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让监督与规范并行,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全面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深化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管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程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