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道,以孝为先
2018-10-17 10:45:1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传颂至今的《游子吟》,歌颂了孟郊和母亲之间的动人深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庭观——“孝”。
说到这个“孝”字,我想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或者词汇:父慈子孝,母贤妻勤,儿孙绕膝,兄友弟恭,天伦之乐,家和万事兴等等。的确,这才是“和谐家庭”的“正确打开模式”。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二十四孝”的故事我们自小便听过,也深受其感动、感染,在生活中,竭力做个“孝顺”的孩子。平凡如我们,身边“孝老敬亲”的事例也不胜枚举。然而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些“反面教材”。
“孝”,在今天,更多地表现为“养老”。但在社会主义社会物质基础越来越好的今天,“孝”,反而离我们原来越远了。早前,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养老的文章——《社会主义养老,有钱就够了吗?》,句句发自肺腑,亦对社会上一些人对待父母的所作所为表示不满与担忧。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养老,给吃给穿只是最基本的,而这些,非子女亦能满足,比如养老机构、国家政策等等。但“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对父母而言,精神慰藉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更需要子女的关爱和陪伴。哪怕寥寥数语问候,一顿简单的团圆饭,一次散步、一次谈心......他们的所求并不多,也不高。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呢?“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逝,人生只余归途。别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无法弥补、无法消除的悔恨留在我们的生命里。
天下之道,以孝为先。自古便有以孝治国,孝感动天的典故。又有“百善孝为先”一说,可见,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都非常重视“孝道”。在无论哪一方面都优于前人的今天,我们怎能甘于其后?除了衣食住行,我们更应多陪伴和关心父母、长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除此之外,我们更应推己及人,把对自己家人的小爱,升华为对邻里、对生人、对社会的大爱。这才是作为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我们应为之事。
合江县总工会 木易
天下之道,以孝为先
2018-10-17 10:45:1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传颂至今的《游子吟》,歌颂了孟郊和母亲之间的动人深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庭观——“孝”。
说到这个“孝”字,我想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或者词汇:父慈子孝,母贤妻勤,儿孙绕膝,兄友弟恭,天伦之乐,家和万事兴等等。的确,这才是“和谐家庭”的“正确打开模式”。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二十四孝”的故事我们自小便听过,也深受其感动、感染,在生活中,竭力做个“孝顺”的孩子。平凡如我们,身边“孝老敬亲”的事例也不胜枚举。然而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些“反面教材”。
“孝”,在今天,更多地表现为“养老”。但在社会主义社会物质基础越来越好的今天,“孝”,反而离我们原来越远了。早前,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养老的文章——《社会主义养老,有钱就够了吗?》,句句发自肺腑,亦对社会上一些人对待父母的所作所为表示不满与担忧。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养老,给吃给穿只是最基本的,而这些,非子女亦能满足,比如养老机构、国家政策等等。但“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对父母而言,精神慰藉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更需要子女的关爱和陪伴。哪怕寥寥数语问候,一顿简单的团圆饭,一次散步、一次谈心......他们的所求并不多,也不高。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呢?“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逝,人生只余归途。别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无法弥补、无法消除的悔恨留在我们的生命里。
天下之道,以孝为先。自古便有以孝治国,孝感动天的典故。又有“百善孝为先”一说,可见,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都非常重视“孝道”。在无论哪一方面都优于前人的今天,我们怎能甘于其后?除了衣食住行,我们更应多陪伴和关心父母、长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除此之外,我们更应推己及人,把对自己家人的小爱,升华为对邻里、对生人、对社会的大爱。这才是作为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我们应为之事。
合江县总工会 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