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构建生态文明,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

    2018-09-25 15:17: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综合施策,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这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核心在法、关键在严、要义在治。应不断完善环境法治,形成全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法治氛围,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人民日报》9月14日)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生态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已经从无法可依发展为世界上生态环境立法较多的国家之一。尽管如此,仍然看到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应起之效未尽如人意。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徒法不足以自行。解决环保难题,不仅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需部门联动,上下配合,敢碰硬,动真格。
    在依法治区语境下破解环保难题,需要以法治思维看待和处置环保事宜。地方发展经济的诉求、企业追逐利益的冲动,都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和范围内实现。在不断完善环保立法、加大环保普法的同时,着力解决环保责任不落实、公众环境权益保护力度不够、环境违法行为惩处不力等问题,织就一张严密的环保“法网”,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源头严防,领导干部得带头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做决策不能不顾资源环境承载力。过程严管,首先要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严格依法行政。后果严惩,重要一条是严格追究导致环境损害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包括决策者的法律责任。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注重运用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力量。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宏观层面改革方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中观层面制度设计,推进河(湖)长制、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环境治理制度等微观层面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仅注重建章立制,更加注重制度实施。“原来治污就像打一巴掌,这次感觉刀真的架在了脖子上。”来自被督察企业负责人的感言,真实地反映着中央环保督察动真碰硬的力度。“为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多见”“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的问题”……纵览中央环保督察,措辞越来越严厉,点名越来越具体,含糊其辞少了,直言不讳多了,这些变化折射出中央环保督察绝不是走过场,而是真刀真枪、力求实效。抓铁有痕的行动,动真碰硬的力度,让长期偏软的环保法律法规长出了“钢牙利齿”,让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变成不可逾越的红线。
    (蔡坤林)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构建生态文明,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

    2018-09-25 15:17: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综合施策,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这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核心在法、关键在严、要义在治。应不断完善环境法治,形成全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法治氛围,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人民日报》9月14日)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生态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已经从无法可依发展为世界上生态环境立法较多的国家之一。尽管如此,仍然看到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应起之效未尽如人意。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徒法不足以自行。解决环保难题,不仅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需部门联动,上下配合,敢碰硬,动真格。
    在依法治区语境下破解环保难题,需要以法治思维看待和处置环保事宜。地方发展经济的诉求、企业追逐利益的冲动,都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和范围内实现。在不断完善环保立法、加大环保普法的同时,着力解决环保责任不落实、公众环境权益保护力度不够、环境违法行为惩处不力等问题,织就一张严密的环保“法网”,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源头严防,领导干部得带头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做决策不能不顾资源环境承载力。过程严管,首先要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严格依法行政。后果严惩,重要一条是严格追究导致环境损害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包括决策者的法律责任。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注重运用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力量。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宏观层面改革方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中观层面制度设计,推进河(湖)长制、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环境治理制度等微观层面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仅注重建章立制,更加注重制度实施。“原来治污就像打一巴掌,这次感觉刀真的架在了脖子上。”来自被督察企业负责人的感言,真实地反映着中央环保督察动真碰硬的力度。“为应付检查做表面文章”“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多见”“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的问题”……纵览中央环保督察,措辞越来越严厉,点名越来越具体,含糊其辞少了,直言不讳多了,这些变化折射出中央环保督察绝不是走过场,而是真刀真枪、力求实效。抓铁有痕的行动,动真碰硬的力度,让长期偏软的环保法律法规长出了“钢牙利齿”,让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变成不可逾越的红线。
    (蔡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