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玉溪让干部下得明明白白

    2019-04-17 15:19:53

      2018年,137名干部因符合“下”的情形而进行组织调整——近年来,云南玉溪市针对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集中整治温吞型、打盹型、太极型、木偶型、比划型、说唱型等“六型”干部,让干部“能下”变“真下”,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切实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4月12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8年,云南玉溪137名干部符合“下”的情形,接受了组织调整。在调整干部的渠道上,玉溪下足了功夫,让干部下得明明白白。

      一是定标准,给干部们思想上敲警钟。去年该市出台了《关于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 激励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要求,重点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占着位子不想事、混天度日不干事、敷衍塞责不办事的不作为、不称职、不适宜担当现职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对“混日子”“磨洋工”“扯后腿”“掉链子”的干部坚决打板子、挪位子、摘帽子。为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从严整治“为官不为” 推动玉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意见(试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下”工作常态化的通知》等文件,细化“下”的标准,明确“下”的方式,加大“下”的力度,形成“下”的常态。

      二是划底线,让干部们清楚为何“下”。对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健康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问责处理、违纪违法免职等6种情形的干部,根据当地实际进行了细化规范。明确22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首条便是“不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其中,多条剑指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对温吞型、打盹型、太极型、木偶型、比划型、说唱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六型”干部,均被该市列入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

      三是让干部们对号入座,确保“下”得规范。根据6种“下”的渠道的调整方式,照章办理。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根据其一贯表现和工作需要,区分不同情形,采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调整,并积极探索召回干部、集中教育、跟踪考察、组织处理等方式。对基本素质较好,但性格、气质、特长等个性特征不适应现职要求的干部,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整到合适岗位;对领导能力不强、担当精神不足、不能有效履职尽责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工作有重大失误但又不构成撤职以上处分的干部,免去现任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

      四是建立干部“能下”工作的常态化,该市建立健全工作责任、考核评价、干部分析研判、调整处置等配套机制。各级党委(党组)承担考核干部的主体责任,采取分类考核、专项考核等方式,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考准考实干部德、能、勤、绩、廉等综合情况,对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考核中发现领导干部出现需要组织调整情形的,及时向党委(党组)报告。根据分析研判情况,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及时向党委(党组)提出干部调整建议,党委(党组)召开会议研究决定,这样就形成了干部“能下”的动态管理。

      玉溪采取制度在先,提醒在先,标准明确,对号入座,让干部们“下”得无话可说,升得有理有据,这种常态化管理,让干部“能下”变“真下”,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切实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利于地方的创新发展,值得借鉴。

      作者:实录镇 刘霞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玉溪让干部下得明明白白

    2019-04-17 15:19:53

      2018年,137名干部因符合“下”的情形而进行组织调整——近年来,云南玉溪市针对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集中整治温吞型、打盹型、太极型、木偶型、比划型、说唱型等“六型”干部,让干部“能下”变“真下”,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切实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4月12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8年,云南玉溪137名干部符合“下”的情形,接受了组织调整。在调整干部的渠道上,玉溪下足了功夫,让干部下得明明白白。

      一是定标准,给干部们思想上敲警钟。去年该市出台了《关于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 激励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要求,重点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占着位子不想事、混天度日不干事、敷衍塞责不办事的不作为、不称职、不适宜担当现职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对“混日子”“磨洋工”“扯后腿”“掉链子”的干部坚决打板子、挪位子、摘帽子。为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从严整治“为官不为” 推动玉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意见(试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下”工作常态化的通知》等文件,细化“下”的标准,明确“下”的方式,加大“下”的力度,形成“下”的常态。

      二是划底线,让干部们清楚为何“下”。对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健康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问责处理、违纪违法免职等6种情形的干部,根据当地实际进行了细化规范。明确22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首条便是“不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其中,多条剑指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对温吞型、打盹型、太极型、木偶型、比划型、说唱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六型”干部,均被该市列入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

      三是让干部们对号入座,确保“下”得规范。根据6种“下”的渠道的调整方式,照章办理。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根据其一贯表现和工作需要,区分不同情形,采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调整,并积极探索召回干部、集中教育、跟踪考察、组织处理等方式。对基本素质较好,但性格、气质、特长等个性特征不适应现职要求的干部,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整到合适岗位;对领导能力不强、担当精神不足、不能有效履职尽责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工作有重大失误但又不构成撤职以上处分的干部,免去现任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

      四是建立干部“能下”工作的常态化,该市建立健全工作责任、考核评价、干部分析研判、调整处置等配套机制。各级党委(党组)承担考核干部的主体责任,采取分类考核、专项考核等方式,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考准考实干部德、能、勤、绩、廉等综合情况,对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考核中发现领导干部出现需要组织调整情形的,及时向党委(党组)报告。根据分析研判情况,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及时向党委(党组)提出干部调整建议,党委(党组)召开会议研究决定,这样就形成了干部“能下”的动态管理。

      玉溪采取制度在先,提醒在先,标准明确,对号入座,让干部们“下”得无话可说,升得有理有据,这种常态化管理,让干部“能下”变“真下”,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切实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利于地方的创新发展,值得借鉴。

      作者:实录镇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