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10:20:08
5月22日,湖北省省法院发布5起涉扶贫领域犯罪典型案例,并对该省涉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特征和手段进行了分析总结。(5月23日《湖北日报》)
涉扶贫领域的犯罪分子,主要通过利用职权骗取、私分、挪用扶贫资金、款物,违规审批、引进扶贫项目并造成国家损失,或通过盗窃、诈骗等手段直接侵害扶贫对象财物,致使扶贫资金遭受严重侵蚀,遏制扶贫领域的腐败势在必行。
遏制扶贫领域腐败,须以德化官。以德化官,建立行政腐败的预防线。一是加强认知层面的自觉。即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廉洁自律的教育,通过全国的“大老虎”和身边的“小苍蝇”腐败案例对其进行警醒教育,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深入到每一个行政人员的心里。二是行为层面的自然。当廉洁教育和腐败警醒内化于心之后,每一位行政人员自然而然就会对自己的行政行为进行规制和约束,所表现出的行为都是符合道义的,都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
遏制扶贫领域腐败,须以权限权。要在体制内加强反对行政腐败的力度,就必须从制度上进行解决。一是通过缩权来减少行政权力的支配机会。简单来说,就是给予行政人员更多的义务和减少行政人员可支配的权力,有些腐败分子无限制的使用自己手中的公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没有履行为民服务的义务,就是因为没有对他们的权力进行规制,反而增加他们手中可支配的公权力,一旦尝到公权力带来的甜头之后,他们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无法收手。二是通过限权来限制行政权力的行驶。即行政人员手中的公权力是相对的,如果要行驶公权力,需要取得同意,否则即无效。
遏制扶贫领域腐败,须公众监督。要尽可能引导公众参与权力运作。很多群众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缺乏监督意识,导致不敢监督。因此,要加强在社会的宣传力度,监督本是人民群众的一项权力,公权力本身来源于人民,人民当然有权知道公权力的行驶与运作。当前,许多人民群众意识已经觉醒,他们通过网络监督、电话举报以及信访的方式进行监督,曝光了腐败分子不检点的行为,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在全社会进行宣传,以加快公众监督意识的觉醒。
全方位,多角度,零容忍,遏制扶贫领域腐败问题,让抱有侥幸心理,能吸取教训,悬崖勒马,改正错误,守规矩、讲良心。增强“四个意识”,牢记宗旨使命,扎实工作作风,让扶贫领域风清气正,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甘雨镇 于浩)
2019-05-30 10:20:08
5月22日,湖北省省法院发布5起涉扶贫领域犯罪典型案例,并对该省涉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特征和手段进行了分析总结。(5月23日《湖北日报》)
涉扶贫领域的犯罪分子,主要通过利用职权骗取、私分、挪用扶贫资金、款物,违规审批、引进扶贫项目并造成国家损失,或通过盗窃、诈骗等手段直接侵害扶贫对象财物,致使扶贫资金遭受严重侵蚀,遏制扶贫领域的腐败势在必行。
遏制扶贫领域腐败,须以德化官。以德化官,建立行政腐败的预防线。一是加强认知层面的自觉。即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廉洁自律的教育,通过全国的“大老虎”和身边的“小苍蝇”腐败案例对其进行警醒教育,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深入到每一个行政人员的心里。二是行为层面的自然。当廉洁教育和腐败警醒内化于心之后,每一位行政人员自然而然就会对自己的行政行为进行规制和约束,所表现出的行为都是符合道义的,都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
遏制扶贫领域腐败,须以权限权。要在体制内加强反对行政腐败的力度,就必须从制度上进行解决。一是通过缩权来减少行政权力的支配机会。简单来说,就是给予行政人员更多的义务和减少行政人员可支配的权力,有些腐败分子无限制的使用自己手中的公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没有履行为民服务的义务,就是因为没有对他们的权力进行规制,反而增加他们手中可支配的公权力,一旦尝到公权力带来的甜头之后,他们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无法收手。二是通过限权来限制行政权力的行驶。即行政人员手中的公权力是相对的,如果要行驶公权力,需要取得同意,否则即无效。
遏制扶贫领域腐败,须公众监督。要尽可能引导公众参与权力运作。很多群众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缺乏监督意识,导致不敢监督。因此,要加强在社会的宣传力度,监督本是人民群众的一项权力,公权力本身来源于人民,人民当然有权知道公权力的行驶与运作。当前,许多人民群众意识已经觉醒,他们通过网络监督、电话举报以及信访的方式进行监督,曝光了腐败分子不检点的行为,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在全社会进行宣传,以加快公众监督意识的觉醒。
全方位,多角度,零容忍,遏制扶贫领域腐败问题,让抱有侥幸心理,能吸取教训,悬崖勒马,改正错误,守规矩、讲良心。增强“四个意识”,牢记宗旨使命,扎实工作作风,让扶贫领域风清气正,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甘雨镇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