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扛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2019-06-17 17:51:04

      6月11日下午,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会,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仲田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切实扛起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把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招硬招,把主题教育的过程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的提升,以主题教育的成效检验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在动员会召开前,省生态环境厅针对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严守纪律、廉政建设、服务基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及部分市县政府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并把征集到的数百条意见梳理归纳。王仲田在动员会上通报了征求意见情况,强调这次主题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不能真正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真学、真查、真改。(6月13讯 河南日报)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文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晰的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就要像保护我们自己的眼睛一样。

      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做到四点,一优,二节,三保,四建。

      所谓一优就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二节指资源节约。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推动能源生产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促进可再生资源发展,保障国家能源的发展。三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四是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作者;合江县车辋镇 叶发蓉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扛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2019-06-17 17:51:04

      6月11日下午,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会,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仲田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切实扛起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把主题教育的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招硬招,把主题教育的过程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的提升,以主题教育的成效检验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在动员会召开前,省生态环境厅针对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严守纪律、廉政建设、服务基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及部分市县政府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并把征集到的数百条意见梳理归纳。王仲田在动员会上通报了征求意见情况,强调这次主题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不能真正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真学、真查、真改。(6月13讯 河南日报)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文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晰的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就要像保护我们自己的眼睛一样。

      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做到四点,一优,二节,三保,四建。

      所谓一优就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二节指资源节约。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推动能源生产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促进可再生资源发展,保障国家能源的发展。三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四是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作者;合江县车辋镇 叶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