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干部“退而不休”助力新风尚

    2018-06-12 15:46:14

    昨天上午,“银耀新时代?助力新风尚”——2018浙江老干部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暨系列服务活动在浙江老年大学报告厅举行,吹响了老干部志愿服务再出发的号角。(6月7日 新浪网)

    最美夕阳红。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政治优势,当好讴歌新时代的宣讲员;发挥品德优势,当好播撒阳光的爱心使者;发挥资源优势,当好绿水青山的环保卫士;发挥经验优势,当好服务社会的引领者。

    “退而不休”奉献余热。曾几何时,潜心钻研十年选育良种,到无怨无悔心系大家,不辞辛苦服务三农的“棉花奶奶”李文英,用自己的余热一直为农民谋福利;八旬老支书“退而不休”当起老管家,村里的村容整洁,退休十多年仍坚持负责村里的卫生和绿化,帮助村里的留守儿童走出困境,发挥余热服务村民的老支书周弟;南师附中的退休教师孙宁生从教31年,到了退休年龄,本可以安享晚年,但他却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生活,退休手续还没办完,便跑到贫苦的云贵高原,在一所希望中学做了名支教老师,支教六年仅回了三次南京,租住在农民的房子里,天天靠煮面条填饱肚子,他不但不拿支教学校的一分钱工资,还倒贴了很多钱筹办“图书库”。这些“退而不休”的鲜活案例,助力新时代的新风尚。

    “退而不休”彰显道德的力量。现在的老党员、老干部,退休了本来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带带孙子,各地名山村寨旅游旅游,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换种心情生活。可是,“退而不休”的老干部,他们仍活跃在祖国的各地,为人民服务。比如:有的党员教师退休了立马到山区支教,吃自己穿自己还用自己仅有的工资为留守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有的老干部退休了到企业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老干部退休了到乡村少年宫任课,教孩子们练习书法等。他们从奋斗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积累了宝贵的从政、教育等经验,继续发挥余热,为青年干部带来福音,为国家发展当好奠基石。

    退休干部奉献余热应大力提倡,全国各地都应以浙江为例,倡导老干部为各地继续发挥余热,为全国各地退休干部起到示范作用。窃以为,这些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他们用自己的真情,换取群众的敬仰和尊敬,以真诚的服务,体现心系百姓、关爱群众的为民之情。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努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贡献毕生力量,伟大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
    (文/纳溪区 张泸川)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干部“退而不休”助力新风尚

    2018-06-12 15:46:14

    昨天上午,“银耀新时代?助力新风尚”——2018浙江老干部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暨系列服务活动在浙江老年大学报告厅举行,吹响了老干部志愿服务再出发的号角。(6月7日 新浪网)

    最美夕阳红。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政治优势,当好讴歌新时代的宣讲员;发挥品德优势,当好播撒阳光的爱心使者;发挥资源优势,当好绿水青山的环保卫士;发挥经验优势,当好服务社会的引领者。

    “退而不休”奉献余热。曾几何时,潜心钻研十年选育良种,到无怨无悔心系大家,不辞辛苦服务三农的“棉花奶奶”李文英,用自己的余热一直为农民谋福利;八旬老支书“退而不休”当起老管家,村里的村容整洁,退休十多年仍坚持负责村里的卫生和绿化,帮助村里的留守儿童走出困境,发挥余热服务村民的老支书周弟;南师附中的退休教师孙宁生从教31年,到了退休年龄,本可以安享晚年,但他却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生活,退休手续还没办完,便跑到贫苦的云贵高原,在一所希望中学做了名支教老师,支教六年仅回了三次南京,租住在农民的房子里,天天靠煮面条填饱肚子,他不但不拿支教学校的一分钱工资,还倒贴了很多钱筹办“图书库”。这些“退而不休”的鲜活案例,助力新时代的新风尚。

    “退而不休”彰显道德的力量。现在的老党员、老干部,退休了本来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带带孙子,各地名山村寨旅游旅游,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换种心情生活。可是,“退而不休”的老干部,他们仍活跃在祖国的各地,为人民服务。比如:有的党员教师退休了立马到山区支教,吃自己穿自己还用自己仅有的工资为留守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有的老干部退休了到企业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老干部退休了到乡村少年宫任课,教孩子们练习书法等。他们从奋斗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积累了宝贵的从政、教育等经验,继续发挥余热,为青年干部带来福音,为国家发展当好奠基石。

    退休干部奉献余热应大力提倡,全国各地都应以浙江为例,倡导老干部为各地继续发挥余热,为全国各地退休干部起到示范作用。窃以为,这些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他们用自己的真情,换取群众的敬仰和尊敬,以真诚的服务,体现心系百姓、关爱群众的为民之情。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努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贡献毕生力量,伟大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
    (文/纳溪区 张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