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重科技重人才,小心纸上谈兵叶公好龙

    2018-06-12 15:48:05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主持召开院士代表座谈会,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弘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6月4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随着网络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科技实力、人才实力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大核心因素。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日益成为全国上下的意识。优秀人才不是大多数,但大多数人,甚至每个国人应该要逐渐培养形成这样的意识。
    但“重科技”“重人才”,说来容易做起难。各地或不同程度存在“纸上谈兵”“叶公好龙”的情形。
    困境一:思科技而不得。科技不是天外来客或飞星。内则要靠发展、滋生才能有成果和建树;外则要靠引进、学习才得借鉴使用。而实际上就以前的情况来看,各地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够,实质性重视不够,起点低而落点也低,人才本身技术层次相对较低而数量也十分欠缺。外引技术也需要大量资金、优势环境等吸引力。因此,科技的发展除国家专项拨款、重点扶助的更多保障以外,其他地方上的恐大多陷于启动和发展的各种困境,深入推进和有效提升的则更少。
    困境二:思人才而不得。科技人才全国上下都较欠缺,尤其地方上,尤其不发达地区,因经济条件等所限,自身起点低,视野窄,既缺失物质条件,又缺失有利于成长和培养科技人才的软环境。没有长期的培养、积淀,一下子人才从何来?自然供不应求。内培甚为不足,外引也缺资、少方、无吸引力,即使内部人员的外培提升也多缺乏成熟条件和资金。常说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和凝聚在短期内仍是相当困难的。
    反思一:让“重科技”“重人才”落到实处,拒绝再“纸上谈兵”。
    科技和人才,为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来不得半点虚假。各地所言之为“重者”,也不能再停留于口头。因此,有再大的困难,也应将其放在首位谋发展。如同“再穷不能穷教育”一样,“再穷不能穷科技”。教育、科技如若得到真正的重视,大投入,大整顿,大发展,大提升,则国之幸也!可谓万众期待中。科技工作真正抓起来了,栽下这“梧桐树”,对“金凤凰”也才有了吸引力。有重视,有资金,有激励,有发展,有成长,有前途,人才自然凝聚。
    反思二:让人才“留得下”“用得好”,防止“叶公好龙”。
    现各城市自一二线至三四线,纷纷出现抢人才“大战”,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高标准高规格人才政策,开出了不少让旁观者“眼红”的优越条件,人才得到空前重视,这是好事。但人才能不能留得下,能不能用得好,不是一纸招览可以决定的。
    须知单靠各种政策红利吸引人才尤如求婚,婚后夫妻相谐还需长期的用心经营。抢人大战背后的制度建设才是城市长期繁荣的根本。其后的种种落实、跟进,以及工作、研究、管理、用人环境的公正、科学、氛围、人性化,以及体制所发挥的督导、引领、提升、成长等作用都是需要用心打造的。特别要防止“叶公好龙”式的求才,不可将招才作成了秀。来了“大佛”装不下、容不下,“娶”进人才却离心离德,这就成了笑柄。
    两院大会上的讲话已经告诉我们,重科技,重人才,抢占先机谋发展,才是我们富国强兵、民族振兴之路。这自然玩不得虚的。重科技、重人才,如何驾驭此大船,还要掌好舵,助好力,作好全盘操控,使之天时、地利、人和。
    (彩云生)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重科技重人才,小心纸上谈兵叶公好龙

    2018-06-12 15:48:05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主持召开院士代表座谈会,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弘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6月4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随着网络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科技实力、人才实力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大核心因素。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日益成为全国上下的意识。优秀人才不是大多数,但大多数人,甚至每个国人应该要逐渐培养形成这样的意识。
    但“重科技”“重人才”,说来容易做起难。各地或不同程度存在“纸上谈兵”“叶公好龙”的情形。
    困境一:思科技而不得。科技不是天外来客或飞星。内则要靠发展、滋生才能有成果和建树;外则要靠引进、学习才得借鉴使用。而实际上就以前的情况来看,各地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够,实质性重视不够,起点低而落点也低,人才本身技术层次相对较低而数量也十分欠缺。外引技术也需要大量资金、优势环境等吸引力。因此,科技的发展除国家专项拨款、重点扶助的更多保障以外,其他地方上的恐大多陷于启动和发展的各种困境,深入推进和有效提升的则更少。
    困境二:思人才而不得。科技人才全国上下都较欠缺,尤其地方上,尤其不发达地区,因经济条件等所限,自身起点低,视野窄,既缺失物质条件,又缺失有利于成长和培养科技人才的软环境。没有长期的培养、积淀,一下子人才从何来?自然供不应求。内培甚为不足,外引也缺资、少方、无吸引力,即使内部人员的外培提升也多缺乏成熟条件和资金。常说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和凝聚在短期内仍是相当困难的。
    反思一:让“重科技”“重人才”落到实处,拒绝再“纸上谈兵”。
    科技和人才,为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来不得半点虚假。各地所言之为“重者”,也不能再停留于口头。因此,有再大的困难,也应将其放在首位谋发展。如同“再穷不能穷教育”一样,“再穷不能穷科技”。教育、科技如若得到真正的重视,大投入,大整顿,大发展,大提升,则国之幸也!可谓万众期待中。科技工作真正抓起来了,栽下这“梧桐树”,对“金凤凰”也才有了吸引力。有重视,有资金,有激励,有发展,有成长,有前途,人才自然凝聚。
    反思二:让人才“留得下”“用得好”,防止“叶公好龙”。
    现各城市自一二线至三四线,纷纷出现抢人才“大战”,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高标准高规格人才政策,开出了不少让旁观者“眼红”的优越条件,人才得到空前重视,这是好事。但人才能不能留得下,能不能用得好,不是一纸招览可以决定的。
    须知单靠各种政策红利吸引人才尤如求婚,婚后夫妻相谐还需长期的用心经营。抢人大战背后的制度建设才是城市长期繁荣的根本。其后的种种落实、跟进,以及工作、研究、管理、用人环境的公正、科学、氛围、人性化,以及体制所发挥的督导、引领、提升、成长等作用都是需要用心打造的。特别要防止“叶公好龙”式的求才,不可将招才作成了秀。来了“大佛”装不下、容不下,“娶”进人才却离心离德,这就成了笑柄。
    两院大会上的讲话已经告诉我们,重科技,重人才,抢占先机谋发展,才是我们富国强兵、民族振兴之路。这自然玩不得虚的。重科技、重人才,如何驾驭此大船,还要掌好舵,助好力,作好全盘操控,使之天时、地利、人和。
    (彩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