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培养 促进年轻干部成长
2018-08-01 16:28:09
今年6月,四川某区启动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三百工程”,采取“公开遴选、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管理、择优选用、动态调整”方式递进培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实干型干部队伍,充分考虑干部们的专长和岗位匹配度,尽量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7月26日《四川日报》)
年轻干部是我们党干部队伍的后备军,是继承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国家领导人指出,“大力培养年轻干部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各地纷纷响应号召,破格提拔任用了一大批年轻干部。然而,时下一些地方培养年轻干部依然在犯“拔苗助长”式错误,妄想一步登天,却被“一撤到底”,毁了前程、丢了事业。因此年轻干部的培养,坚持必要台阶、递进式历练,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再次提醒我们拔苗助长不利于年轻干部成长,循序渐进,把每一步走扎实了,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递进式培养,对年轻干部培养“给梯子”。年轻干部多换几个岗位、多放几个地方,经受足够多的基层历练、实践锻炼、困苦磨练,才能逐步地成熟起来。但是,从实践来看,培养年轻干部也不能变动过于频繁,板凳没坐热就要换岗位,这样起不到培养锻炼作用。鲁庄公一鸣惊人,也是经历三年时间的“不鸣则已”。培养年轻干部,当在每一个岗位上“墩足苗”,到那个能力,就上那个台阶,不能预设晋升路线图,把岗位锻炼当成了“镀金”和“跳板”。 “五年七换岗”、“四年三升迁”式地培养年轻干部,只会是“栽跟头”。唯有经历“不飞则已”的蛰伏,才有“一飞冲天”的成功。
递进式培养,对年轻干部培养“压担子”。一般地说,重要岗位更能历练人。培养年轻干部也不能操之过急,用在重点地方、重要岗位、要害部门也要有一个过渡期,循阶而上、依能而用。唐代张九龄提出“不历州县、不拟台省”选官原则。以色列军队规定,凡是没有在连队当过班长的一律不得提升为将军。这些都说明,培养年轻干部要从普通岗位、低层次岗位做起。如果能担60斤担子的干部,非要放到100斤的岗位上,其结果可想而知。
递进式培养,对年轻干部培养“送被子”。 坚持见人见事的激励机制。建立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和容错纠错机制,从选拔使用、考核评价、表彰奖励、人文关怀等方面正向激励干部,为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干部撑腰鼓劲。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对不想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不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确保事业为上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落地见效。积极开发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大数据系统,着力提升干部选任的科学化、精准化以及干部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递进式培养,对年轻干部“去沙子”。坚持知事识人的考核评价机制,知事与识人相结合,以事识人,以事察人,以事评人。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以实绩考核为重点,着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全面深化改革主阵地、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主战场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多战场考核干部。将考核班子、考核干部与考核业绩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干部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平时考核、绩效考核、专项考核和年度考核于一体的综合考核办法。让考核优秀的干部受到重用,得到褒奖。
年轻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培养年轻干部,多岗位递进式历练,就是一个扎根、墩苗过程。年轻干部只有经过多岗位、长时间的锻炼,经历一些难事、大事、急事,复杂事的历练,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在复杂局面中增长智慧、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苦心志、劳筋骨,才能增益其所不能、担当天降大任。早熟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年轻干部不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练,根底浅、腹中空,就是到重要岗位上,往往德才难以胜任。
(合江县甘雨镇 王健)
递进式培养 促进年轻干部成长
2018-08-01 16:28:09
今年6月,四川某区启动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三百工程”,采取“公开遴选、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管理、择优选用、动态调整”方式递进培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实干型干部队伍,充分考虑干部们的专长和岗位匹配度,尽量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7月26日《四川日报》)
年轻干部是我们党干部队伍的后备军,是继承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国家领导人指出,“大力培养年轻干部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各地纷纷响应号召,破格提拔任用了一大批年轻干部。然而,时下一些地方培养年轻干部依然在犯“拔苗助长”式错误,妄想一步登天,却被“一撤到底”,毁了前程、丢了事业。因此年轻干部的培养,坚持必要台阶、递进式历练,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再次提醒我们拔苗助长不利于年轻干部成长,循序渐进,把每一步走扎实了,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递进式培养,对年轻干部培养“给梯子”。年轻干部多换几个岗位、多放几个地方,经受足够多的基层历练、实践锻炼、困苦磨练,才能逐步地成熟起来。但是,从实践来看,培养年轻干部也不能变动过于频繁,板凳没坐热就要换岗位,这样起不到培养锻炼作用。鲁庄公一鸣惊人,也是经历三年时间的“不鸣则已”。培养年轻干部,当在每一个岗位上“墩足苗”,到那个能力,就上那个台阶,不能预设晋升路线图,把岗位锻炼当成了“镀金”和“跳板”。 “五年七换岗”、“四年三升迁”式地培养年轻干部,只会是“栽跟头”。唯有经历“不飞则已”的蛰伏,才有“一飞冲天”的成功。
递进式培养,对年轻干部培养“压担子”。一般地说,重要岗位更能历练人。培养年轻干部也不能操之过急,用在重点地方、重要岗位、要害部门也要有一个过渡期,循阶而上、依能而用。唐代张九龄提出“不历州县、不拟台省”选官原则。以色列军队规定,凡是没有在连队当过班长的一律不得提升为将军。这些都说明,培养年轻干部要从普通岗位、低层次岗位做起。如果能担60斤担子的干部,非要放到100斤的岗位上,其结果可想而知。
递进式培养,对年轻干部培养“送被子”。 坚持见人见事的激励机制。建立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和容错纠错机制,从选拔使用、考核评价、表彰奖励、人文关怀等方面正向激励干部,为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干部撑腰鼓劲。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对不想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不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确保事业为上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落地见效。积极开发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大数据系统,着力提升干部选任的科学化、精准化以及干部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递进式培养,对年轻干部“去沙子”。坚持知事识人的考核评价机制,知事与识人相结合,以事识人,以事察人,以事评人。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以实绩考核为重点,着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全面深化改革主阵地、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主战场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多战场考核干部。将考核班子、考核干部与考核业绩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干部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平时考核、绩效考核、专项考核和年度考核于一体的综合考核办法。让考核优秀的干部受到重用,得到褒奖。
年轻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培养年轻干部,多岗位递进式历练,就是一个扎根、墩苗过程。年轻干部只有经过多岗位、长时间的锻炼,经历一些难事、大事、急事,复杂事的历练,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在复杂局面中增长智慧、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苦心志、劳筋骨,才能增益其所不能、担当天降大任。早熟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年轻干部不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练,根底浅、腹中空,就是到重要岗位上,往往德才难以胜任。
(合江县甘雨镇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