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放下“架子” ,挑好“担子”
2018-08-13 14:56:08
近日引发较高关注的河北省委督查室干部与阜平县牛角台警务站执勤人员发生纠纷一事,有了最新进展。河北省委办公厅会同省纪委、省公安厅和阜平县委组成调查组,对相关情况开展实地调查核实。经查,两名省委督察室干部违反工作纪律,作风简单粗暴,造成恶劣影响。根据有关规定,省委办公厅决定给予两人党内警告处分,调离省委机关。 (新华社石家庄8月5日消息)
上述报道中的两位当事人之所以犯下错误,受到处分,是因为工作作风出了问题,也就是报道中所说的“作风简单粗暴,造成恶劣影响”。他们之所以“简单粗暴”,是因为他们以干部自居,认为自己高高在上,高人一等。他们认为“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们轻视比自己地位低的干部和群众,对其发号施令,颐指气使。他们忘了初心,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忘了该做什么,忘了该怎样做,更忘了自己最终要到哪里去。而事实上,“没有一世的官,只有一世的老百姓”。当干部也没什么了不起,正如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曾说,“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同医生、清洁工等社会职业一样,都是社会的需要。干部只有放下盛气凌人的“官架子”,“看轻”自己,平等待民,亲民爱民,贴心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挑好肩上的“担子”,从而实现“官价”,更好地为民服务。
干部首先要放下“架子”。习近平曾在其文章《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出“样子”》中提到: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下“架子”亲民爱民,做出好“样子”率先垂范。在群众中,我们也经常听见这样的言论:“某某大干部真好,平易近人,一点儿官架子都没有;某某刚当了一个‘芝麻官’就耀武扬威,到处摆官架子。”无论是国家领导人对干部的“警告”,还是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评价”,都在说明着同样一个道理:干部一旦摆“架子”,就必然做不好自己的“样子”,“样子丑陋”,谁会支持你,又怎能挑好自己的“担子”?正如上述报道中的两位督查室干部,在基层摆出一副“钦差大臣”“官老爷”的臭架子,甚至对正常执行工作规程的基层工作人员吆五喝六,“指指点点”,沉醉于“权力空间”,将肩上的“担子”抛到九霄云外。这令人鄙夷的“官架”,犹如在百姓和干部之间筑起了一道心墙,拉大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正是“反四风”首先需要督查和纠正的行为,所以“省委办公厅决定给予两人党内警告处分,调离省委机关”, 坚决果断地为其“开药方”,“治官病”。
干部不但要放下“架子”,更重要的是努力挑好“担子”,脚踏实地干好工作。因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而那些“打太极”“踢皮球”的干部实际上就是在“撂挑子”“混日子”,这种不干事的懒政行为注定要“挨板子”。习近平指出,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领导干部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现在,要想顺顺当当当太平官是不可能的。当官就要为民办实事,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他专门批评了那些不思进取、为官不为,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满足于做四平八稳的“太平官”的领导干部,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众多矛盾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因此,干部应做“狮子型”干部,想干、能干、敢干、实干,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挑起责任重担,造福于民。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做一名有修养、有道德、有官德的好干部,既放下“架子”,更挑好“担子”,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实事、好事,这既是新时代赋予干部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也是党选拔和任用干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准则。
合江县法王寺镇 吴正霞
干部要放下“架子” ,挑好“担子”
2018-08-13 14:56:08
近日引发较高关注的河北省委督查室干部与阜平县牛角台警务站执勤人员发生纠纷一事,有了最新进展。河北省委办公厅会同省纪委、省公安厅和阜平县委组成调查组,对相关情况开展实地调查核实。经查,两名省委督察室干部违反工作纪律,作风简单粗暴,造成恶劣影响。根据有关规定,省委办公厅决定给予两人党内警告处分,调离省委机关。 (新华社石家庄8月5日消息)
上述报道中的两位当事人之所以犯下错误,受到处分,是因为工作作风出了问题,也就是报道中所说的“作风简单粗暴,造成恶劣影响”。他们之所以“简单粗暴”,是因为他们以干部自居,认为自己高高在上,高人一等。他们认为“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们轻视比自己地位低的干部和群众,对其发号施令,颐指气使。他们忘了初心,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忘了该做什么,忘了该怎样做,更忘了自己最终要到哪里去。而事实上,“没有一世的官,只有一世的老百姓”。当干部也没什么了不起,正如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曾说,“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同医生、清洁工等社会职业一样,都是社会的需要。干部只有放下盛气凌人的“官架子”,“看轻”自己,平等待民,亲民爱民,贴心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挑好肩上的“担子”,从而实现“官价”,更好地为民服务。
干部首先要放下“架子”。习近平曾在其文章《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出“样子”》中提到: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下“架子”亲民爱民,做出好“样子”率先垂范。在群众中,我们也经常听见这样的言论:“某某大干部真好,平易近人,一点儿官架子都没有;某某刚当了一个‘芝麻官’就耀武扬威,到处摆官架子。”无论是国家领导人对干部的“警告”,还是人民群众对干部的“评价”,都在说明着同样一个道理:干部一旦摆“架子”,就必然做不好自己的“样子”,“样子丑陋”,谁会支持你,又怎能挑好自己的“担子”?正如上述报道中的两位督查室干部,在基层摆出一副“钦差大臣”“官老爷”的臭架子,甚至对正常执行工作规程的基层工作人员吆五喝六,“指指点点”,沉醉于“权力空间”,将肩上的“担子”抛到九霄云外。这令人鄙夷的“官架”,犹如在百姓和干部之间筑起了一道心墙,拉大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甚至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正是“反四风”首先需要督查和纠正的行为,所以“省委办公厅决定给予两人党内警告处分,调离省委机关”, 坚决果断地为其“开药方”,“治官病”。
干部不但要放下“架子”,更重要的是努力挑好“担子”,脚踏实地干好工作。因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而那些“打太极”“踢皮球”的干部实际上就是在“撂挑子”“混日子”,这种不干事的懒政行为注定要“挨板子”。习近平指出,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领导干部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现在,要想顺顺当当当太平官是不可能的。当官就要为民办实事,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作斗争。他专门批评了那些不思进取、为官不为,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满足于做四平八稳的“太平官”的领导干部,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众多矛盾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因此,干部应做“狮子型”干部,想干、能干、敢干、实干,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挑起责任重担,造福于民。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做一名有修养、有道德、有官德的好干部,既放下“架子”,更挑好“担子”,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实事、好事,这既是新时代赋予干部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也是党选拔和任用干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准则。
合江县法王寺镇 吴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