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职责是领导干部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

    2018-08-13 10:04:07

    从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到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推进政治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衡量标准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三个“清”字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政治清明,需要在推进民主政治、依法治党上有作为,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上有创新;政府清廉,要求在勤政为民、依法监督、保障服务上有声望,在建设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上有成效;干部清正,要求党员干部具备组织忠诚、坚定信念、公正无私、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在秉公执法、严于律己、拒腐防变上立口碑。只有把三个“清”字真正贯彻落实到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角落,渗透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灵魂深处,营造政治生态文明才拥有坚实可靠的保证。在此,各级党政干部是否能够做到清正,关键是有“四个心”。
    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衡量领导干部胜任特征的关键品质要素之一。责任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一种使命。领导干部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才是领导干部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实践表明,只要尽心尽责,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漠视责任,再简单的工作也会出现差错。一个具有强烈工作责任心的领导干部,就会在其位、谋其政,把困难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把本职工作做实、干好;否则,就会把工作当成负担,敷衍塞责,更谈不上造福群众。
    要有慈悲同情心。人最重要的生命价值在于被别人、被社会所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灵魂深处应该始终怀着一颗为人民谋福祉、为大众做好事的心愿,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社会、对民众、特别是对困难群体,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慈悲之心,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一点体恤,多一点真情,多一点扶助,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更好地营造和谐的氛围。
    要有感恩心。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必须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领导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关怀和扶持。领导干部都是在组织的大家庭里培养成长的,所以胸中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学会感恩,才会知足,才能保持宽广的胸襟,才能不断激发领导干部自身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要有敬畏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敬畏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心理基础。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制度。在制度面前,领导干部要怀有敬畏之心,作遵守党纪国法的表率。那些目无党纪国法,藐视法律制度尊严者,那些中央已经三令五申但还不停手还在伸手的干部,他们的问题不是不懂法律,而是藐视法律,视法律制度为儿戏,对党纪国法的漠视酿造成政治生命的终结。二要敬畏权力。我们常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在个别领导干部眼前,权力是自己得来的,有了权力忘了人民,反而借助权力在老百姓面前狐假虎威,侵吞民脂民膏,利用权力胡作非为。应当说,权力既是一把双刃剑,更是试金石,对待权力的态度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只有心怀敬畏之心,才能殚精竭虑,把人民交给的事情办好,赢得百姓的信赖拥护。三要敬畏历史。一个干部是否清正廉洁,既要看现实表现,更要看历史长河的评价。只有历史才能把“清正廉洁”载入史册。许多英雄人物、模范干部、优秀党员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民族优秀品格,承载着历史赋予的光环。但也可以看到,有的贪官污吏同样会载入历史的耻辱册,被千人所指,万人痛恨,遗臭万年,遭受无情的鞭挞。敬畏历史,就是要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承担责任,珍惜领导生涯的难忘岁月。把美好的追求与光辉的岁月结合起来,谱写人生的美丽华章。
    (四川巴中恩阳区民政局 徐杰)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职责是领导干部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

    2018-08-13 10:04:07

    从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到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推进政治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衡量标准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三个“清”字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政治清明,需要在推进民主政治、依法治党上有作为,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上有创新;政府清廉,要求在勤政为民、依法监督、保障服务上有声望,在建设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上有成效;干部清正,要求党员干部具备组织忠诚、坚定信念、公正无私、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在秉公执法、严于律己、拒腐防变上立口碑。只有把三个“清”字真正贯彻落实到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角落,渗透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灵魂深处,营造政治生态文明才拥有坚实可靠的保证。在此,各级党政干部是否能够做到清正,关键是有“四个心”。
    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衡量领导干部胜任特征的关键品质要素之一。责任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一种使命。领导干部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才是领导干部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实践表明,只要尽心尽责,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漠视责任,再简单的工作也会出现差错。一个具有强烈工作责任心的领导干部,就会在其位、谋其政,把困难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把本职工作做实、干好;否则,就会把工作当成负担,敷衍塞责,更谈不上造福群众。
    要有慈悲同情心。人最重要的生命价值在于被别人、被社会所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灵魂深处应该始终怀着一颗为人民谋福祉、为大众做好事的心愿,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社会、对民众、特别是对困难群体,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慈悲之心,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一点体恤,多一点真情,多一点扶助,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更好地营造和谐的氛围。
    要有感恩心。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必须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领导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关怀和扶持。领导干部都是在组织的大家庭里培养成长的,所以胸中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学会感恩,才会知足,才能保持宽广的胸襟,才能不断激发领导干部自身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要有敬畏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敬畏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心理基础。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制度。在制度面前,领导干部要怀有敬畏之心,作遵守党纪国法的表率。那些目无党纪国法,藐视法律制度尊严者,那些中央已经三令五申但还不停手还在伸手的干部,他们的问题不是不懂法律,而是藐视法律,视法律制度为儿戏,对党纪国法的漠视酿造成政治生命的终结。二要敬畏权力。我们常说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在个别领导干部眼前,权力是自己得来的,有了权力忘了人民,反而借助权力在老百姓面前狐假虎威,侵吞民脂民膏,利用权力胡作非为。应当说,权力既是一把双刃剑,更是试金石,对待权力的态度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只有心怀敬畏之心,才能殚精竭虑,把人民交给的事情办好,赢得百姓的信赖拥护。三要敬畏历史。一个干部是否清正廉洁,既要看现实表现,更要看历史长河的评价。只有历史才能把“清正廉洁”载入史册。许多英雄人物、模范干部、优秀党员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民族优秀品格,承载着历史赋予的光环。但也可以看到,有的贪官污吏同样会载入历史的耻辱册,被千人所指,万人痛恨,遗臭万年,遭受无情的鞭挞。敬畏历史,就是要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承担责任,珍惜领导生涯的难忘岁月。把美好的追求与光辉的岁月结合起来,谱写人生的美丽华章。
    (四川巴中恩阳区民政局 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