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官僚主义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巩固问题

    2018-08-09 10:58:52

    在“四风”中,官僚主义无疑最为关键,官僚才需要对上对下搞形式,才会追求享乐与奢靡。所以今天“四风”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解决,党的执政基础就无法有效巩固,而如果这一问题进一步严重化,还会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共产党员》7月26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对于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长期以来党内的政治生活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最需关注和解决,分别是:信仰缺失、作风官僚、纪律松弛。
    信仰缺失是针对党员个体理想信念而言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上是一个使命性政党,其考虑的不仅仅是当下的事情、现实的问题,而是要实现长远的历史使命与目标蓝图。这种使命感使得其具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情怀,使得其特别强调组织成员信仰的坚定与信念的执着以保证应对危难、完成使命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几代领袖对此都是反复强调。可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柱。就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而当前,权力的腐蚀、世俗的诱惑、思想的多元、境外的蛊惑,各种原因使得部分党员个体主观世界严重“缺钙”,信仰缺失问题较为严重。
    针对这种信仰缺失现象,一是要加强对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的自觉与自律意识,努力瞄准理想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党持续不断地进行理想信念方面的“补钙”“加油”,效果明显。《准则》也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二是要通过制度规范明确纪律底线与不可触碰的法律“红线”。理想信念不可动摇,纪律和法律底线必须守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以党的纪律为尺子,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三是探索、引导党员将对信仰的持守与个体自身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有效结合,避免把信仰虚化,好像远不可及。
    作风官僚是针对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而言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但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却并非自然之事。如何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任何政党特别是执政党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同样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而在这“四风”中,官僚主义无疑最为根本、更为关键,官僚才需要对上对下搞形式,才会追求享乐与奢靡。所以今天“四风”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解决,党的执政基础就无法有效巩固,而如果这一问题进一步严重化,还会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
    要想有效解决党内作风的官僚问题,一是要健全完善党纪国法的制度建设。《准则》强调,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施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健全不当用权问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要党内监督形成体系,党外监督形成合力。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提出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信任人民,以人民的力量制约监督干部,让人民群众有序有效地参与干部的政绩评价与职务选任,才是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严明党纪,一方面是今天改革形势的需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另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的性质所决定: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而如果组织不严密、纪律不严密,作风涣散、派系林立,一个政党就会缺乏战斗力与凝聚力,事业就不可能成功,甚至会走向失败。因此,必须严肃党纪。在党的各项纪律中,政治纪律尤为重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
    对于当前党的纪律建设而言,一是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二是要推动已有的法规切实落实,发挥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三是高层要率先垂范,以上示下,层层推动、督促落实。
    信仰缺失、作风官僚、纪律松弛分别涉及党员个体的主观思想、党与群众的关系、党组织内部的制度机制,而这三个方面就构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几大主要领域。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着重解决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当然,问题的解决并非短期可为,必须久久为功,持久用力。
    (周理凯)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官僚主义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巩固问题

    2018-08-09 10:58:52

    在“四风”中,官僚主义无疑最为关键,官僚才需要对上对下搞形式,才会追求享乐与奢靡。所以今天“四风”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解决,党的执政基础就无法有效巩固,而如果这一问题进一步严重化,还会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共产党员》7月26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对于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长期以来党内的政治生活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最需关注和解决,分别是:信仰缺失、作风官僚、纪律松弛。
    信仰缺失是针对党员个体理想信念而言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上是一个使命性政党,其考虑的不仅仅是当下的事情、现实的问题,而是要实现长远的历史使命与目标蓝图。这种使命感使得其具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情怀,使得其特别强调组织成员信仰的坚定与信念的执着以保证应对危难、完成使命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几代领袖对此都是反复强调。可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柱。就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而当前,权力的腐蚀、世俗的诱惑、思想的多元、境外的蛊惑,各种原因使得部分党员个体主观世界严重“缺钙”,信仰缺失问题较为严重。
    针对这种信仰缺失现象,一是要加强对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的自觉与自律意识,努力瞄准理想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党持续不断地进行理想信念方面的“补钙”“加油”,效果明显。《准则》也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二是要通过制度规范明确纪律底线与不可触碰的法律“红线”。理想信念不可动摇,纪律和法律底线必须守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以党的纪律为尺子,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三是探索、引导党员将对信仰的持守与个体自身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有效结合,避免把信仰虚化,好像远不可及。
    作风官僚是针对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而言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但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却并非自然之事。如何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任何政党特别是执政党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同样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而在这“四风”中,官僚主义无疑最为根本、更为关键,官僚才需要对上对下搞形式,才会追求享乐与奢靡。所以今天“四风”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解决,党的执政基础就无法有效巩固,而如果这一问题进一步严重化,还会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
    要想有效解决党内作风的官僚问题,一是要健全完善党纪国法的制度建设。《准则》强调,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施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健全不当用权问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要党内监督形成体系,党外监督形成合力。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提出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信任人民,以人民的力量制约监督干部,让人民群众有序有效地参与干部的政绩评价与职务选任,才是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严明党纪,一方面是今天改革形势的需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另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的性质所决定: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而如果组织不严密、纪律不严密,作风涣散、派系林立,一个政党就会缺乏战斗力与凝聚力,事业就不可能成功,甚至会走向失败。因此,必须严肃党纪。在党的各项纪律中,政治纪律尤为重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
    对于当前党的纪律建设而言,一是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二是要推动已有的法规切实落实,发挥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三是高层要率先垂范,以上示下,层层推动、督促落实。
    信仰缺失、作风官僚、纪律松弛分别涉及党员个体的主观思想、党与群众的关系、党组织内部的制度机制,而这三个方面就构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几大主要领域。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着重解决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当然,问题的解决并非短期可为,必须久久为功,持久用力。
    (周理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