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
2018-08-21 14:48:48
新时代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人民,党员干部政绩好坏的评价主体只能是人民。我们要用好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制胜法宝,健全群众评价党员干部政绩的有效机制,完善干部考核、选拔和任用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树立的政绩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是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政绩观。(《学习时报》8月6日)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工作业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日常工作中,一谈到政绩观,人们往往看到的是物质形态,其实政绩观背后折射的是意识形态,是世界观、群众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为官者,没有不追求政绩的,这是领导职务对于执政的内在要求。但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如何追求政绩,却如同一面镜子,让领导干部的境界、情怀高下立判。每一届党委政府的履职履责,只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接力棒中的一棒。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决不能去干那些只管当前不顾长远的事情,决不能去干那种竭泽而渔的事情,决不能去干那些仅仅满足少数人需要而忽视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情。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样的干部,群众自会记在心里。
政绩观是科学精神和求实精神的重要体现。不同的政绩观决定着不同的工作方法,不一样的工作结果,城市建设是贪大媚洋,还是科学务实?城镇化是大干快上,还是有理有序?扶贫开发是大水漫灌,还是精准滴灌?凡是尊重科学,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领导干部,都能创造出令群众满意的政绩;凡是藐视科学,拍脑袋决策、想当然办事的领导干部,只能给人民添乱。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核心是树立正确的用人观。用人观是“风向标”“晴雨表”,选什么样的人,就是倡导什么样的政绩观。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指出,部分干部中存在唱功好做功差、思考问题浮浅、工作作风浮躁、总结汇报浮夸的问题;有的重显绩轻潜绩,只想树几个典型,装点门面,捞取政绩;有的盲目提出大任务大指标,却是无法兑现的水中月、镜中花;有的搞“选择性拖延”,对自己不利的就“只踩油门不挂挡”,等等,无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在选人用人中,如果选拔的不是那些真抓实干的人,就难以做到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标准就是“指挥棒”,考核评价标准不科学,干部政绩考不准、考不实,政绩观就不可能正确。如果对干部的考核仅仅满足于那些大而化之、轰轰烈烈的东西,而没有更关注贴近老百姓的“微建设”“微服务”,没有更关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那我们的政绩观就不能够体现人民的要求。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给干事创业者以广阔空间,更给改革和探索以更多可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不忘为官初心,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百姓自会从中看出清廉与政绩,读出胸襟与情怀,留给后人的就必然是敬仰与回味。
(谌钰红)
树立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
2018-08-21 14:48:48
新时代党员干部政绩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人民,党员干部政绩好坏的评价主体只能是人民。我们要用好党的群众路线这个制胜法宝,健全群众评价党员干部政绩的有效机制,完善干部考核、选拔和任用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树立的政绩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是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政绩观。(《学习时报》8月6日)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对工作业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日常工作中,一谈到政绩观,人们往往看到的是物质形态,其实政绩观背后折射的是意识形态,是世界观、群众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为官者,没有不追求政绩的,这是领导职务对于执政的内在要求。但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如何追求政绩,却如同一面镜子,让领导干部的境界、情怀高下立判。每一届党委政府的履职履责,只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接力棒中的一棒。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决不能去干那些只管当前不顾长远的事情,决不能去干那种竭泽而渔的事情,决不能去干那些仅仅满足少数人需要而忽视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情。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样的干部,群众自会记在心里。
政绩观是科学精神和求实精神的重要体现。不同的政绩观决定着不同的工作方法,不一样的工作结果,城市建设是贪大媚洋,还是科学务实?城镇化是大干快上,还是有理有序?扶贫开发是大水漫灌,还是精准滴灌?凡是尊重科学,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领导干部,都能创造出令群众满意的政绩;凡是藐视科学,拍脑袋决策、想当然办事的领导干部,只能给人民添乱。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核心是树立正确的用人观。用人观是“风向标”“晴雨表”,选什么样的人,就是倡导什么样的政绩观。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指出,部分干部中存在唱功好做功差、思考问题浮浅、工作作风浮躁、总结汇报浮夸的问题;有的重显绩轻潜绩,只想树几个典型,装点门面,捞取政绩;有的盲目提出大任务大指标,却是无法兑现的水中月、镜中花;有的搞“选择性拖延”,对自己不利的就“只踩油门不挂挡”,等等,无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在选人用人中,如果选拔的不是那些真抓实干的人,就难以做到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标准就是“指挥棒”,考核评价标准不科学,干部政绩考不准、考不实,政绩观就不可能正确。如果对干部的考核仅仅满足于那些大而化之、轰轰烈烈的东西,而没有更关注贴近老百姓的“微建设”“微服务”,没有更关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那我们的政绩观就不能够体现人民的要求。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给干事创业者以广阔空间,更给改革和探索以更多可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不忘为官初心,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百姓自会从中看出清廉与政绩,读出胸襟与情怀,留给后人的就必然是敬仰与回味。
(谌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