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增强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2018-08-27 10:51:22
当前价值观缺失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有的人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淡漠,缺乏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如,有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存在不愿作为、不敢担当的现象。(8月23日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人翁”意识,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群众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办实,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才会迸发活力,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更加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群众要有主人翁意识,我们的干部职工更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不断增强每个公民、每名干部职工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人民公仆,能否树立牢固的“主人翁”意识,关系到能否实现统一意志,集体奋斗的思想基础,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能动性,挖掘人才潜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主人翁”意识,它是一种肯定和认同,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发自动,是一种忘我投入的工作状态,倡导的是奉献和投入。增强主人翁意识,就是全体职工与集体要荣辱与共,打破“不是我分管的,不是我们科室的,与我无关的”界限,让“公家的事”转变到职工心中“我的事”,充分意识到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将直接影响我们全局的荣誉,激发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全体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齐心协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激发凝聚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民族复兴作贡献。
“以人为本”创新管理,增强“主人翁”管理气息。一个单位是否有战斗力,关键在于人,管理要根据人本管理原理,充分将职工引入到管理中来,让职工在被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民主化管理气息,方才能使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得以增强,才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具体来说,比如做好财务公开工作,对工资、奖金、伙食费、加班费、节假日慰问金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公开。职工们的眼亮了,心明了,认识到了集体的重要性,我自己作为了单位的真正主人。管理中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巧妙的化解管理矛盾,使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用人本管理方式使职工接受管理,服从管理,参与管理,潜移默化地形成主人翁责任意识。
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挖掘“主人翁”的工作潜力。虽然干部职工的是否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但是健全激励机制,加强教育引导,对激发干事创业也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从管理机制方面着手,让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都尽可能的得到干部职工内心的认可,健全政治、目标、思想、精神、责任、情感等六个方面的激励机制。建立自我和超我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挖掘每一个职工的潜力,人尽其才。用激励激发热情,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单位发展做出贡献,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比如完善日常的绩效考核办法,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即可精神奖励,也能物质刺激。鼓励模范先进,带动后进进步。将激励机制视为增强“主人翁”意识的重要工作方法,推进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得以提升。
发挥“机关文化”功能,提高“主人翁”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团体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单位的文化行为,机关文化是体现着干部职工的素质、管理水平和对外形象,具有强的凝聚力、约束力、执行力。充分发挥“机关文化”的功能,培养干部职工思想政治、业务能力、文化水平、业务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纪律作风、身体素质等等。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文化”的熏陶,在有形和无形中提升干部职工的修养和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同时营造出个人与单位为有机整体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比如开展“素质提升行动”,提升能力素质,凝聚团队力量,做好目标导向。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主人翁观念,敬岗爱业,无私奉献,以主人的心态和强烈的责任心去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强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
增强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关键在于以人为基点,以和谐为基重视人,以关爱为要关心人,以发展为要塑造人。不断在工作中淬火、锤炼、提升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聆听新式的召唤,体认个人的责任,昂扬主人翁的意识,胸怀更高远的抱负,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勇往直前,殚精竭虑。
作者:王晓城
以人为本增强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2018-08-27 10:51:22
当前价值观缺失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有的人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淡漠,缺乏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如,有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存在不愿作为、不敢担当的现象。(8月23日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只有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人翁”意识,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群众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办实,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才会迸发活力,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更加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群众要有主人翁意识,我们的干部职工更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不断增强每个公民、每名干部职工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人民公仆,能否树立牢固的“主人翁”意识,关系到能否实现统一意志,集体奋斗的思想基础,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能动性,挖掘人才潜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主人翁”意识,它是一种肯定和认同,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发自动,是一种忘我投入的工作状态,倡导的是奉献和投入。增强主人翁意识,就是全体职工与集体要荣辱与共,打破“不是我分管的,不是我们科室的,与我无关的”界限,让“公家的事”转变到职工心中“我的事”,充分意识到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将直接影响我们全局的荣誉,激发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全体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齐心协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激发凝聚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民族复兴作贡献。
“以人为本”创新管理,增强“主人翁”管理气息。一个单位是否有战斗力,关键在于人,管理要根据人本管理原理,充分将职工引入到管理中来,让职工在被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民主化管理气息,方才能使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得以增强,才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具体来说,比如做好财务公开工作,对工资、奖金、伙食费、加班费、节假日慰问金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公开。职工们的眼亮了,心明了,认识到了集体的重要性,我自己作为了单位的真正主人。管理中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巧妙的化解管理矛盾,使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用人本管理方式使职工接受管理,服从管理,参与管理,潜移默化地形成主人翁责任意识。
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挖掘“主人翁”的工作潜力。虽然干部职工的是否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但是健全激励机制,加强教育引导,对激发干事创业也至关重要。我们应该从管理机制方面着手,让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都尽可能的得到干部职工内心的认可,健全政治、目标、思想、精神、责任、情感等六个方面的激励机制。建立自我和超我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挖掘每一个职工的潜力,人尽其才。用激励激发热情,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单位发展做出贡献,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比如完善日常的绩效考核办法,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即可精神奖励,也能物质刺激。鼓励模范先进,带动后进进步。将激励机制视为增强“主人翁”意识的重要工作方法,推进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得以提升。
发挥“机关文化”功能,提高“主人翁”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团体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单位的文化行为,机关文化是体现着干部职工的素质、管理水平和对外形象,具有强的凝聚力、约束力、执行力。充分发挥“机关文化”的功能,培养干部职工思想政治、业务能力、文化水平、业务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纪律作风、身体素质等等。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文化”的熏陶,在有形和无形中提升干部职工的修养和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同时营造出个人与单位为有机整体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比如开展“素质提升行动”,提升能力素质,凝聚团队力量,做好目标导向。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主人翁观念,敬岗爱业,无私奉献,以主人的心态和强烈的责任心去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强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
增强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关键在于以人为基点,以和谐为基重视人,以关爱为要关心人,以发展为要塑造人。不断在工作中淬火、锤炼、提升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聆听新式的召唤,体认个人的责任,昂扬主人翁的意识,胸怀更高远的抱负,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勇往直前,殚精竭虑。
作者:王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