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干部培养,助力小康建设
2018-09-04 10:37:01
随着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不断落实,以前一些基层干部身上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政绩观正在逐渐改善。而对于现阶段的扶贫攻坚、基层党建等难题,更需要基层干部甩开膀子、撸起袖子,用真干去带动群众干,从而从根本上破解“干部干,百姓看”的困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乡村传统秩序受到冲击、传统社会纽带越来越松弛的情况下,如何让农村基层干部与现代治理更好地粘合起来,让基层干部走得再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尤为关键。
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就要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说干就要真干,讲效率,讲成果,不拖、不等、不推,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农村基层干部,长期与群众打交道,若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终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正是有了一个个共产党员干部的真干,才带动了群众跟着干。基层干部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基层是党政工作的第一线,基层干部是各项政策方针最终执行者,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农村基层干部不仅要关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更要直面老百姓的出行问题、吃饭问题、就业问题、就医问题、婚姻问题等实际生活问题,只有解决了老百姓的问题,满足了群众需求,群众才会真正拥护党和政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现今党和国家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更要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脱贫攻坚、勤政廉洁等难啃的“硬骨头”上动脑筋、下工夫。就必须敢闯、敢试,敢于承担风险,做到敢闯而不乱闯,敢试而不乱试,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敢于创新想出新方法、放开手脚追求新突破“破局”。
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生活上,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使权力公开透明,做到权力行使能够在阳光下运行,保证行使权力的全过程都能接受人民的监督,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为基层干部作风规范提供基础保障,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尽力去满足群众实际合理的需求,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良好的农村干部形象。首先,不断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基层干部选聘制度,干部选聘上必须多采纳群众意见,促进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从而有效杜绝官僚风气和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的腐败行为。其次要加强乡镇党委对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的监督管理,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创新作风监管内容及形式,从政治素质、群众评价、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对农村基层干部作风进行考核,对于违法乱纪人员必须严惩,重点培养和选拔作风优秀的干部,通过公开村务、对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生成和运作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来落实村民的监督权,不断提升其生成和运作机制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村民监督方式的可执行性。今年,浙江省嵊州市面向全市村干部推出了“履职指数”考评,数字化精准考量村干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实绩,让那些虽不触碰“红线”,但在干事创业上不作为的村干部受到处罚。新规实施至今已有65名村干部因不作为而被停职或免职,其中30名是村主职干部。推进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整体素质应成为党、国家和社会的共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落实的对策。改善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为了惩治几个“不作为”分子,其终极目的在于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最大程度地实现和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
农村基层干部涉及民生、关乎民心,是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战场,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干好基层工作是兴国安邦的必经之路。今年五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切对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基层干部要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要在党和国家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实录镇 税元全
加强基层干部培养,助力小康建设
2018-09-04 10:37:01
随着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不断落实,以前一些基层干部身上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政绩观正在逐渐改善。而对于现阶段的扶贫攻坚、基层党建等难题,更需要基层干部甩开膀子、撸起袖子,用真干去带动群众干,从而从根本上破解“干部干,百姓看”的困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乡村传统秩序受到冲击、传统社会纽带越来越松弛的情况下,如何让农村基层干部与现代治理更好地粘合起来,让基层干部走得再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尤为关键。
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就要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说干就要真干,讲效率,讲成果,不拖、不等、不推,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农村基层干部,长期与群众打交道,若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终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正是有了一个个共产党员干部的真干,才带动了群众跟着干。基层干部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基层是党政工作的第一线,基层干部是各项政策方针最终执行者,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农村基层干部不仅要关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更要直面老百姓的出行问题、吃饭问题、就业问题、就医问题、婚姻问题等实际生活问题,只有解决了老百姓的问题,满足了群众需求,群众才会真正拥护党和政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现今党和国家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更要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脱贫攻坚、勤政廉洁等难啃的“硬骨头”上动脑筋、下工夫。就必须敢闯、敢试,敢于承担风险,做到敢闯而不乱闯,敢试而不乱试,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敢于创新想出新方法、放开手脚追求新突破“破局”。
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生活上,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使权力公开透明,做到权力行使能够在阳光下运行,保证行使权力的全过程都能接受人民的监督,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为基层干部作风规范提供基础保障,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尽力去满足群众实际合理的需求,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良好的农村干部形象。首先,不断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基层干部选聘制度,干部选聘上必须多采纳群众意见,促进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从而有效杜绝官僚风气和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的腐败行为。其次要加强乡镇党委对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的监督管理,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创新作风监管内容及形式,从政治素质、群众评价、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对农村基层干部作风进行考核,对于违法乱纪人员必须严惩,重点培养和选拔作风优秀的干部,通过公开村务、对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生成和运作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来落实村民的监督权,不断提升其生成和运作机制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村民监督方式的可执行性。今年,浙江省嵊州市面向全市村干部推出了“履职指数”考评,数字化精准考量村干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实绩,让那些虽不触碰“红线”,但在干事创业上不作为的村干部受到处罚。新规实施至今已有65名村干部因不作为而被停职或免职,其中30名是村主职干部。推进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整体素质应成为党、国家和社会的共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落实的对策。改善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为了惩治几个“不作为”分子,其终极目的在于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最大程度地实现和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
农村基层干部涉及民生、关乎民心,是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战场,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干好基层工作是兴国安邦的必经之路。今年五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切对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基层干部要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要在党和国家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实录镇 税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