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说”新解,看党员干部
2018-09-13 10:17:59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对国家而言,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对个人而言,教育是独立生活的前提,是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是生活质量的保证。总之,教育决定命运。而决定教育质量的首先就是教师的素质。就如我们常所说,“党的事业,关键在干部”,干部素质高,干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事业自然“水到渠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师说》里对教师职业的最初定义,也是永恒不变的基本要求。但仅仅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答疑难,这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教学相长,要勇毅力行。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鉴于此,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师德的核心是“爱”,师德的灵魂是“关爱学生”。只有真爱学生,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才能一视同仁、倾囊相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心付出,总会收获真心,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样,对党员干部也有相似要求,只有真的打心底关心群众疾苦,才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百姓岂会不拥护政府、拥护党?举国上下戮力同心,何愁国不繁荣?一切从“真爱”出发,方能真正走进“对方心里”。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不是一成不变,时代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匮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清楚哪些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然后在学习和教学的结合下不断改进。现在国家也鼓励年轻干部下基层。因为只有下到基层,俯下身子,才能深入群众,才能看到群众生活的真实模样,才能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才能真的“药到病除”。如果只是一味照搬经验,不实践、不学习,如何能在改革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创新进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歌颂,也是对教师勇毅力行精神的完美诠释。“勇”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担当,是恪守信念,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毅”是不辞艰辛,坚守岗位的执着,直至奉献一生。党员干部也当有勇毅力行的担当和执着,有春蚕、蜡炬的无私。若是每个党员干部心里都只是揣着“小我”,时刻盘算自己的“前程”,哪里还有地方、还有心思去关心群众呢?在脱贫攻坚战刚打响之时,不少党员干部还是冲劲十足的。随着战线不断拉长,任务责任层层压实,一部分党员干部就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也有部分党员干部看到别人取得的成绩“眼红眼绿”,开始“弄虚作假”以求“完成任务”,甚至“加官进爵”,百姓“被脱贫”就产生了……但若是每个党员干部都把最初的干劲一以贯之,恐怕“战斗”早就结束了。用勇毅力行的精神守护初心,方得始终。
以真心爱之,以实践改之,以坚守待之,教育兴也,党业壮也,国之强也!
合江县总工会 木易
从“师说”新解,看党员干部
2018-09-13 10:17:59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对国家而言,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对个人而言,教育是独立生活的前提,是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是生活质量的保证。总之,教育决定命运。而决定教育质量的首先就是教师的素质。就如我们常所说,“党的事业,关键在干部”,干部素质高,干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事业自然“水到渠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师说》里对教师职业的最初定义,也是永恒不变的基本要求。但仅仅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答疑难,这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大大提高。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教学相长,要勇毅力行。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鉴于此,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师德的核心是“爱”,师德的灵魂是“关爱学生”。只有真爱学生,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才能一视同仁、倾囊相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心付出,总会收获真心,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样,对党员干部也有相似要求,只有真的打心底关心群众疾苦,才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百姓岂会不拥护政府、拥护党?举国上下戮力同心,何愁国不繁荣?一切从“真爱”出发,方能真正走进“对方心里”。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不是一成不变,时代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匮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清楚哪些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然后在学习和教学的结合下不断改进。现在国家也鼓励年轻干部下基层。因为只有下到基层,俯下身子,才能深入群众,才能看到群众生活的真实模样,才能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才能真的“药到病除”。如果只是一味照搬经验,不实践、不学习,如何能在改革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创新进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歌颂,也是对教师勇毅力行精神的完美诠释。“勇”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担当,是恪守信念,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毅”是不辞艰辛,坚守岗位的执着,直至奉献一生。党员干部也当有勇毅力行的担当和执着,有春蚕、蜡炬的无私。若是每个党员干部心里都只是揣着“小我”,时刻盘算自己的“前程”,哪里还有地方、还有心思去关心群众呢?在脱贫攻坚战刚打响之时,不少党员干部还是冲劲十足的。随着战线不断拉长,任务责任层层压实,一部分党员干部就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也有部分党员干部看到别人取得的成绩“眼红眼绿”,开始“弄虚作假”以求“完成任务”,甚至“加官进爵”,百姓“被脱贫”就产生了……但若是每个党员干部都把最初的干劲一以贯之,恐怕“战斗”早就结束了。用勇毅力行的精神守护初心,方得始终。
以真心爱之,以实践改之,以坚守待之,教育兴也,党业壮也,国之强也!
合江县总工会 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