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红色初心 续写红色华章
2018-09-28 10:14:10
位于沈阳的北部战区某部院内,坐落着一幢两层高的白色小楼。楼里常传出铿锵的讲解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着军装、满身奖章,为观众介绍战区后勤历史,在场上至黄发老人、下至垂髫孩童,无不细细聆听。这幢白色小楼,是我军第一座战区级后勤史馆——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这位白发老人,正是倾注全部心血打造并守护该史馆13年,年已67岁的退役大校徐文涛。(9月19 日 人民日报)
坚定一个目标,坚守一段历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我军历史上,后勤部队虽未冲锋陷阵,却以血肉之躯搭建起一座座物资供应桥梁,保障前线战士衣食住行。为了不让这段峥嵘岁月、这些铮铮铁骨被遗忘,2004年,原沈阳军区联勤部决定建一座后勤史馆,这一任务落到了徐文涛身上。2006年,在徐文涛的勤恳付出下,空旷的食堂,慢慢被上千件文物、数千张照片填满。不到两年的时间,在没有样馆、没有文物、没有经验,有的只是一个废弃的机关食堂的艰苦条件下俆文涛馆长像燕子衔泥一般垒起了一座——后勤史馆。他用全部的心血把鲜为人知的后勤史做成了精神食粮。他告诉我们:“历史能给人启迪、给人震撼、给人力量。一座军史馆就是一所学校,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就是一座丰碑。”
坚持一颗红心,坚守一座史馆。徐文涛用一颗红心,坚守着这座史馆。他深知,要做好红色传统的传播者,首先要做一个学者。于是他每天抽出时间阅读数万字的书报,多方面汲取养分。他让我们感受到:曾经以为历史遥远得像摸不着的天空,如今他把那段历史鲜活地呈现在面前,同时给予了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红色篇章。什么是“传承红色基因”?这是一代代爱国英雄、革命烈士和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条通往现实中国梦的道路。在徐文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慕名而来,到史馆帮忙,徐文涛却始终“不下火线”,坚持为观众讲解,他说:“没有英烈的民族是苍白的民族,忘记英烈的民族是无望的民族。传承红色基因的人需要红色魅力。有贡献的人讲奉献,人们才能佩服;有信仰的人谈理想,人们才能信服。”这就是他所追寻的人生价值。他就像一根火柴,点燃参观者的红色梦想,让红色基因代代延续。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红心,俆文涛用一颗红心坚守着一座史馆,那我们就用一颗红心造就我们心中的梦想!
作者:榕山 简琴
坚守红色初心 续写红色华章
2018-09-28 10:14:10
位于沈阳的北部战区某部院内,坐落着一幢两层高的白色小楼。楼里常传出铿锵的讲解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着军装、满身奖章,为观众介绍战区后勤历史,在场上至黄发老人、下至垂髫孩童,无不细细聆听。这幢白色小楼,是我军第一座战区级后勤史馆——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这位白发老人,正是倾注全部心血打造并守护该史馆13年,年已67岁的退役大校徐文涛。(9月19 日 人民日报)
坚定一个目标,坚守一段历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我军历史上,后勤部队虽未冲锋陷阵,却以血肉之躯搭建起一座座物资供应桥梁,保障前线战士衣食住行。为了不让这段峥嵘岁月、这些铮铮铁骨被遗忘,2004年,原沈阳军区联勤部决定建一座后勤史馆,这一任务落到了徐文涛身上。2006年,在徐文涛的勤恳付出下,空旷的食堂,慢慢被上千件文物、数千张照片填满。不到两年的时间,在没有样馆、没有文物、没有经验,有的只是一个废弃的机关食堂的艰苦条件下俆文涛馆长像燕子衔泥一般垒起了一座——后勤史馆。他用全部的心血把鲜为人知的后勤史做成了精神食粮。他告诉我们:“历史能给人启迪、给人震撼、给人力量。一座军史馆就是一所学校,一件文物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就是一座丰碑。”
坚持一颗红心,坚守一座史馆。徐文涛用一颗红心,坚守着这座史馆。他深知,要做好红色传统的传播者,首先要做一个学者。于是他每天抽出时间阅读数万字的书报,多方面汲取养分。他让我们感受到:曾经以为历史遥远得像摸不着的天空,如今他把那段历史鲜活地呈现在面前,同时给予了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红色篇章。什么是“传承红色基因”?这是一代代爱国英雄、革命烈士和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条通往现实中国梦的道路。在徐文涛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慕名而来,到史馆帮忙,徐文涛却始终“不下火线”,坚持为观众讲解,他说:“没有英烈的民族是苍白的民族,忘记英烈的民族是无望的民族。传承红色基因的人需要红色魅力。有贡献的人讲奉献,人们才能佩服;有信仰的人谈理想,人们才能信服。”这就是他所追寻的人生价值。他就像一根火柴,点燃参观者的红色梦想,让红色基因代代延续。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红心,俆文涛用一颗红心坚守着一座史馆,那我们就用一颗红心造就我们心中的梦想!
作者:榕山 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