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8-09-28 16:38:38

    2018年7月,人社部召开系统行风建设电视电话会,全面部署推进人社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在讲话中一再强调;持续推进便民惠民的服务举措,各地在发言中屡屡提及。行风是系统干部队伍作风的集中反映,加强系统行风建设是民生部门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人社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行风建设事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事关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民生福祉。一场“正行风,树新风,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行风建设行动,如石子入湖,在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心中荡起一波波涟漪。(中国组织人事报 9月21日)
    党的惠民政策和各级各部门的便民利民举措不少,为何群众满意度不很高呢?原因就出在"最后一公里"上。"最后一公里"可以理解成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执行关节没有打通,政策没有到达基层,停在半空中,党的惠民政策根本没有落实。二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喻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算走了一半,政策落实不全到位,不全到点,不全到面,卡在"最后一公里"处了,党的政策没有覆盖惠及百分百的基层群众,少数群众利益没有得到保护,引起民怨;三是少数党员干部不去认真研究政策如何结合本地本单位情况具体执行,奉行不主动、不积极的工作态度,不作为、慢作为,使惠民政策缩水走样打折,损害群众利益。四是人为‘中梗阻’,设置执行屏障,表面认真执行政策,实际是部门利益作怪,使政策真就"卡在‘他这’一公里"处了,变相损害群众利益等等。"最后一公里"体现了党的权威和执行公信力,关乎惠民政策落地,关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关乎党群血肉联系,甚幸的是引起各级高度重视,及时纠偏。
    打通"最后一公里" 靠什么?一要聚焦"四风"问题,分析查摆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根子",剖析病灶,对症下药,才能健全肌体。二要强化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又是队伍建设的核心,好的作风是锤炼出来的,是严格要求出来的,"务实"作风就是要建立同群众的"无缝"对接,使政策落地,使服务真正便民利民,春风化雨于无形。三要基层问症。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带着问题,多多聆听群众真知灼见,认真梳理问题,分析原因,加强问题导向判断,相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有效方法。四要打通关节。有的是基层党组织不强,先锋模范和堡垒作用没有有效发挥,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有的是服务不优,需要加强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环节;有的是服务群众能力不够,需要加强针对性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五要建立长效机制。联系服务群众不是一阵风,不是作秀,关键要践行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这一根本思路,长效机制贵在抓"长"和"常"二字,融入党的肌体,融入党员干部血脉之中。因此,党员干部队伍要抓好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以此配套,使岗位与职责紧密相连,建立正确的政绩考核机制,鲜明用人导向,优化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深化改革,打破垄断和利益集团壁垒,破除"末梢栓塞"之淤积,才能畅通"最后一公里"。
    (参宝镇 董泽蓉)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8-09-28 16:38:38

    2018年7月,人社部召开系统行风建设电视电话会,全面部署推进人社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在讲话中一再强调;持续推进便民惠民的服务举措,各地在发言中屡屡提及。行风是系统干部队伍作风的集中反映,加强系统行风建设是民生部门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人社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行风建设事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事关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民生福祉。一场“正行风,树新风,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行风建设行动,如石子入湖,在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心中荡起一波波涟漪。(中国组织人事报 9月21日)
    党的惠民政策和各级各部门的便民利民举措不少,为何群众满意度不很高呢?原因就出在"最后一公里"上。"最后一公里"可以理解成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执行关节没有打通,政策没有到达基层,停在半空中,党的惠民政策根本没有落实。二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喻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算走了一半,政策落实不全到位,不全到点,不全到面,卡在"最后一公里"处了,党的政策没有覆盖惠及百分百的基层群众,少数群众利益没有得到保护,引起民怨;三是少数党员干部不去认真研究政策如何结合本地本单位情况具体执行,奉行不主动、不积极的工作态度,不作为、慢作为,使惠民政策缩水走样打折,损害群众利益。四是人为‘中梗阻’,设置执行屏障,表面认真执行政策,实际是部门利益作怪,使政策真就"卡在‘他这’一公里"处了,变相损害群众利益等等。"最后一公里"体现了党的权威和执行公信力,关乎惠民政策落地,关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关乎党群血肉联系,甚幸的是引起各级高度重视,及时纠偏。
    打通"最后一公里" 靠什么?一要聚焦"四风"问题,分析查摆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根子",剖析病灶,对症下药,才能健全肌体。二要强化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又是队伍建设的核心,好的作风是锤炼出来的,是严格要求出来的,"务实"作风就是要建立同群众的"无缝"对接,使政策落地,使服务真正便民利民,春风化雨于无形。三要基层问症。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带着问题,多多聆听群众真知灼见,认真梳理问题,分析原因,加强问题导向判断,相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有效方法。四要打通关节。有的是基层党组织不强,先锋模范和堡垒作用没有有效发挥,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有的是服务不优,需要加强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环节;有的是服务群众能力不够,需要加强针对性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五要建立长效机制。联系服务群众不是一阵风,不是作秀,关键要践行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这一根本思路,长效机制贵在抓"长"和"常"二字,融入党的肌体,融入党员干部血脉之中。因此,党员干部队伍要抓好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以此配套,使岗位与职责紧密相连,建立正确的政绩考核机制,鲜明用人导向,优化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深化改革,打破垄断和利益集团壁垒,破除"末梢栓塞"之淤积,才能畅通"最后一公里"。
    (参宝镇 董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