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村美又使民乐
2018-09-25 16:52:08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绿色发展;没有美丽乡村建设,也不会实现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农村居民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的需要。农村所有问题,包括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文化问题,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实际上从各个方面影响到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
美丽乡村,就是大家都愿意来,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回来的地方,是一个大家愿意看,愿意住的地方,达到美丽、发达、特色,实现村美民乐。
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在生态文明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改革、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升级版新农村建设。它既秉承和发展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宗旨思路,又顺应和深化了对自然客观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遵循。使美丽乡村的建设实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建设“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新农村,打造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社区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产业发展型。主要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生态保护型。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城郊集约型。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文化传承型。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美丽乡村建设,要始终将人情与法治、道德等紧密相连,进一步规范村民理事会和党小组职责,进一步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党建+”乡村善治新路子。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不断提高群众道德修养,促进文明新俗蔚然成风,让乡村风气正起来;着力强化普法宣传,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基层干群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显著增强,让群众心气顺起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推动城市水电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环境面貌和生活质量,形成村美民乐良好局面让村居环境美起来。
(董小欢)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村美又使民乐
2018-09-25 16:52:08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绿色发展;没有美丽乡村建设,也不会实现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农村居民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的需要。农村所有问题,包括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文化问题,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实际上从各个方面影响到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
美丽乡村,就是大家都愿意来,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回来的地方,是一个大家愿意看,愿意住的地方,达到美丽、发达、特色,实现村美民乐。
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在生态文明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改革、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升级版新农村建设。它既秉承和发展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宗旨思路,又顺应和深化了对自然客观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遵循。使美丽乡村的建设实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建设“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新农村,打造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社区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产业发展型。主要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生态保护型。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城郊集约型。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文化传承型。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美丽乡村建设,要始终将人情与法治、道德等紧密相连,进一步规范村民理事会和党小组职责,进一步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党建+”乡村善治新路子。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不断提高群众道德修养,促进文明新俗蔚然成风,让乡村风气正起来;着力强化普法宣传,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基层干群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显著增强,让群众心气顺起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推动城市水电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环境面貌和生活质量,形成村美民乐良好局面让村居环境美起来。
(董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