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简政放权是如何将管得过多转变为管得更好

    2018-09-29 10:40:31

    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一场简政放权改革在中国全面推开,蹄疾步稳。这场政府的自我革命,放真权,动真格,让企业和群众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华网》3月4)
    聚焦减权放权,推进放权到位。正确处理放与接的关系,放和接中“防两头”,确保了放的安全、放的满意、放的方便,承接好、接得住、接到位。“放到位”,防止抓权不放和推责乱放的问题。按照“凡是与各级政府已公布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权力清单、中介服务及公共服务事项目录规定不符的事项,一律取消;凡是涉及群众个人事项的审批和服务事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一律下放至乡(镇)”的要求,把该“放”的全部放到位,坚决防止为了维护部门利益出现名放实不放、责放权不放、权责不统一的现象。“接到位”,防止怕干事不愿接和能力水平跟不上不能接的问题。始终把解决好承接意识缺乏、承接能力不够、业务水平跟不上等问题作为关键,深入基层一线做调研、摸实情,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最大限度精简程序、减少环节、优化流程、缩短时间,研究制定了每一条下放事项的办事服务指南,确保承接单位掌握办事流程,实现上下衔接有序。
    聚焦依据依规,推进管理到位。按照“谁行使、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放管结合,创新监管机制,确保既管得少又管得好,把该管的管起来,该挑的担子挑起来,做到了审批减下去、管理跟上来。一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涉及行政职权下放的单位,及时详细制定行使行政职的实施细则,明确了管理规范,制定了业务指导、服务方案,采取跟踪指导、以干代训、跟班学习等多种形式,领导带头讲、业务骨干细致教,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确保干部能力跟得上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按照“行使权力向承担责任转变、实施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的工作要求,加强对乡(镇)下放权力的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完善行使职权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了依法、规范行使委托的行政职权。同时,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强对资金和项目的监管力度,明确监管主体、行业分类、监管内容、监管范围、监管措施、监管依据、监管标准,确保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做到了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内必须为,有效管住了权力“任性”、堵住了寻租腐败。推行全程代办制。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原则,制定出台推行全程代办制的实施方案,各乡探索建立了村级代办员队伍,尤其对指导目录中需上级审批或特殊困难人群、特殊情况群体,村一级负责全程到乡免费代办,做到了“一站受理、全程代办、限时办结”。
    聚焦高效便民,推进服务到位。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加快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好权力下放后县直单位尤其是各乡(镇)的服务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在现有审批时限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时限,减少部门之间的重复审批,保证了在短时间内为群众办结各类事项,让群众把事一趟办成。更改办事机制,组织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和受理、办理、代办各类服务事项,确保了办事群众在一个窗口办结,坚决不让群众多头跑路、多跑几次。做好监督检查。坚持把规范监督行政职权作为从源头预防廉政风险的重要手段,积极发挥监督检查作用,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定期对行政职权下放与承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在简政放权改革试点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乱收费或没有真正下放、下放不彻底、变相收回、只审批不监督、只下放不监管、不按规定时间办结、随意增加办事程序和环节等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权力下放和承接中不损坏基层群众的利益。
    (野渡孤舟)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简政放权是如何将管得过多转变为管得更好

    2018-09-29 10:40:31

    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一场简政放权改革在中国全面推开,蹄疾步稳。这场政府的自我革命,放真权,动真格,让企业和群众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华网》3月4)
    聚焦减权放权,推进放权到位。正确处理放与接的关系,放和接中“防两头”,确保了放的安全、放的满意、放的方便,承接好、接得住、接到位。“放到位”,防止抓权不放和推责乱放的问题。按照“凡是与各级政府已公布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权力清单、中介服务及公共服务事项目录规定不符的事项,一律取消;凡是涉及群众个人事项的审批和服务事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一律下放至乡(镇)”的要求,把该“放”的全部放到位,坚决防止为了维护部门利益出现名放实不放、责放权不放、权责不统一的现象。“接到位”,防止怕干事不愿接和能力水平跟不上不能接的问题。始终把解决好承接意识缺乏、承接能力不够、业务水平跟不上等问题作为关键,深入基层一线做调研、摸实情,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最大限度精简程序、减少环节、优化流程、缩短时间,研究制定了每一条下放事项的办事服务指南,确保承接单位掌握办事流程,实现上下衔接有序。
    聚焦依据依规,推进管理到位。按照“谁行使、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放管结合,创新监管机制,确保既管得少又管得好,把该管的管起来,该挑的担子挑起来,做到了审批减下去、管理跟上来。一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涉及行政职权下放的单位,及时详细制定行使行政职的实施细则,明确了管理规范,制定了业务指导、服务方案,采取跟踪指导、以干代训、跟班学习等多种形式,领导带头讲、业务骨干细致教,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确保干部能力跟得上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按照“行使权力向承担责任转变、实施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的工作要求,加强对乡(镇)下放权力的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完善行使职权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了依法、规范行使委托的行政职权。同时,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强对资金和项目的监管力度,明确监管主体、行业分类、监管内容、监管范围、监管措施、监管依据、监管标准,确保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做到了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内必须为,有效管住了权力“任性”、堵住了寻租腐败。推行全程代办制。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原则,制定出台推行全程代办制的实施方案,各乡探索建立了村级代办员队伍,尤其对指导目录中需上级审批或特殊困难人群、特殊情况群体,村一级负责全程到乡免费代办,做到了“一站受理、全程代办、限时办结”。
    聚焦高效便民,推进服务到位。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加快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好权力下放后县直单位尤其是各乡(镇)的服务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在现有审批时限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时限,减少部门之间的重复审批,保证了在短时间内为群众办结各类事项,让群众把事一趟办成。更改办事机制,组织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和受理、办理、代办各类服务事项,确保了办事群众在一个窗口办结,坚决不让群众多头跑路、多跑几次。做好监督检查。坚持把规范监督行政职权作为从源头预防廉政风险的重要手段,积极发挥监督检查作用,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定期对行政职权下放与承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在简政放权改革试点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乱收费或没有真正下放、下放不彻底、变相收回、只审批不监督、只下放不监管、不按规定时间办结、随意增加办事程序和环节等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权力下放和承接中不损坏基层群众的利益。
    (野渡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