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在人们心目中,本应该是最纯净、最高尚的地方。然而,在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这个“象牙塔”里,学院原党委书记任凤春却违背宗旨、无视法纪、以权谋私,一步步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给自己的人生烙下黑暗的印记,令人无限唏嘘。(10月1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任凤春曾经是一名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好党员、好干部,从一个农家子弟逐渐成长为厅级领导干部,本该是普通人的榜样、亲人的骄傲,然而,在他担任白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走上正厅级领导岗位后,却放松了思想改造,尤其是认为自己仕途到了“最后一站”,“最后捞一把”的念头不断侵蚀着他的思想,最终他失去理想信念,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基建项目、物资采购都成了他“发财”的捷径,干部调整、过年过节也成了他“致富”的时机。
思想上滑坡,行动上就任性,为了达到“最后捞一把”,他采取大事小情“一把抓”、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把学院当成自己的专属领地,大肆弄权,谋取私利。对不顺意者,就想方设法对其架空,让他坐冷板凳,直至逼迫其调离工作岗位,霸道至极,无人敢比。
“四个一”让他独断专权,横行任性。肆意敛财,来者不拒,党性、师道和规矩抛诸脑后。工程承包,不管何人,只要利有自己,就一定能成;学院取暖要用煤,外商来探路想做上生意,先送上2万元的见面礼,在他的精心策划下,订立了合同,并实现了长期合作,100多万元的票子瞬间落入囊中;女儿结婚、老人去世、逢年过节,都成了他敛财的好时机;甚至连自己到上海看病,带着家人到处游玩,也要求别人为其买单。8年正厅官的贪腐路,8年的最后一把捞得挺实在,1000多万元着实揽入了自己的囊中,且2017年7月顺利退休,似乎心想事成,果真捞到了最后一把油水。正当庆幸之时,没有想到2018年5月就被吉林省纪委监委决定对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开始还极度狡辩:“我收的都是开发商的钱,我既没有损害国家的利益,也没有损害学院教职工的利益。”荒谬至极,在如山的铁证面前不堪一击。
“生活给予我们的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实际需求,金钱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为了钱财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悔恨交加……”只因“最后捞一把”,没有想到他“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美梦被击碎,他开始了无限的忏悔,但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审判。
好干部,好党员,荣耀之后别忘前,临近退休要守底线。
(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