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事实是好干部的见证者

    2018-10-11 09:34:25

    秦彦军刚入驻时,龙林全镇贫困村是13个,来之后增加到26个。贫困村为什么没有逐年递减,反而不降反增?“精准扶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党委把我派到这里,就是让我发现贫困,敢于如实上报。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困在那里你却看不到。我们就要拿出‘敢死拼命’的精神来打好脱贫攻坚战。”秦彦军生前说。(10月8日,新华网)
    为官报喜不报忧,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可秦彦军与众不同,他到龙林镇担任党委书记时贫困村仅有13个,到任后增加到26个,贫困村不减反而增加,是因工作不力而为,还是令有其因?秦彦军说。“精准扶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党委把我派到这里,就是让我发现贫困,敢于如实上报。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困在那里你却看不到。我们就要拿出‘敢死拼命’的精神来打好脱贫攻坚战。”秦彦军的一席话,道出了他敢于面对现实,说真话,做实事的担当精神。
    脱贫攻坚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做到真脱贫,脱真贫,首先就要敢于面对现实,讲实话,做实事,只有这样,在务实的基础上去寻找脱贫之策,才会给百姓真正带来福祉。
    在救灾与治病保命的抉择时,他选择了救灾,放弃了保命治病的关键期。2017年8月7日,龙林镇遭受一场罕见的暴雨,灾情最重的万家村短时降雨量达到210毫米。刚到北京准备接受专家治病保命的秦彦军,在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短信上看到了龙林镇受暴洪重创的消息,“灾情就是命令!”秦彦军放弃了治疗机会,连夜购买车票返程。坐火车、换汽车,连夜到县城后,秦彦军并没有回家,而是连夜赶到了镇上。第二天早上,秦彦军步行去万家村、蒲沟村、榆坪村查看灾情。他很快调集了20多台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发动全镇105名干部职工,发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一位身患重病的党委书记秦彦军,在救灾与自身治病保命的抉择时,他选择了前者,放弃了后者,是一般常人难以做到的事。
    “我要让村里的特色产业成为农民的钱袋子”,这是秦彦军到龙林镇任党委书记立下的誓言。2016年4月,秦彦军到任后,他走遍了龙林全镇28个村,一个村一个组地走访调研,深入农户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因村施策。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他确立了“川坝杮子半山椒、高山顶上栽核桃”的脱贫举措。 “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罢了。”蒲沟村支部书记席满仓和村民对这位新来的书记抱有疑虑。可秦彦军真的说到做到,他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干起来,如今,龙林镇的花椒产业已经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2017年底,龙林镇脱贫350户1641人,脱贫工作在礼县所有乡镇中名列前茅。
    龙林镇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自然条件艰苦,为了让秦巴山区深处百姓得到满满的福祉,异地扶贫是一项不错的选择。然而,易地扶贫搬迁是以往干部都不愿触碰的硬骨头,就像拆迁一样难,可秦书记却坚持奔波在易地搬迁的路上。故土难离。在征地过程中,潘坪村3户群众对征地有抵触情绪,影响工程的正常实施。是秦彦军的不离不弃,是秦彦军的执着追求,在他的感召下,这3户群众终于答应了征地条件,全镇6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今年初,正当一桩桩利民好事不断展现在百姓面前之时,可秦彦军因长期劳累,在工作岗位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就这样,他倒在了扶贫攻坚的路上,生命定格在了42岁。秦彦军逝世后,礼县县委书记方新生召开了一次县委常委会,为秦彦军默哀,县委常委集体落泪,他们痛失了一位为官为民的好干部。
    今年6月,中共甘肃省委追授秦彦军同志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礼县,在陇南市,在甘肃省其他市县,许多干部正把他作为榜样,在扶贫路上和他一样“敢死拼命”。事实是好干部的见证者,秦彦军之所以能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他敢说真话,有担当精神,能够务实勤政为民。
    (文/韶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事实是好干部的见证者

    2018-10-11 09:34:25

    秦彦军刚入驻时,龙林全镇贫困村是13个,来之后增加到26个。贫困村为什么没有逐年递减,反而不降反增?“精准扶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党委把我派到这里,就是让我发现贫困,敢于如实上报。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困在那里你却看不到。我们就要拿出‘敢死拼命’的精神来打好脱贫攻坚战。”秦彦军生前说。(10月8日,新华网)
    为官报喜不报忧,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可秦彦军与众不同,他到龙林镇担任党委书记时贫困村仅有13个,到任后增加到26个,贫困村不减反而增加,是因工作不力而为,还是令有其因?秦彦军说。“精准扶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党委把我派到这里,就是让我发现贫困,敢于如实上报。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困在那里你却看不到。我们就要拿出‘敢死拼命’的精神来打好脱贫攻坚战。”秦彦军的一席话,道出了他敢于面对现实,说真话,做实事的担当精神。
    脱贫攻坚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做到真脱贫,脱真贫,首先就要敢于面对现实,讲实话,做实事,只有这样,在务实的基础上去寻找脱贫之策,才会给百姓真正带来福祉。
    在救灾与治病保命的抉择时,他选择了救灾,放弃了保命治病的关键期。2017年8月7日,龙林镇遭受一场罕见的暴雨,灾情最重的万家村短时降雨量达到210毫米。刚到北京准备接受专家治病保命的秦彦军,在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短信上看到了龙林镇受暴洪重创的消息,“灾情就是命令!”秦彦军放弃了治疗机会,连夜购买车票返程。坐火车、换汽车,连夜到县城后,秦彦军并没有回家,而是连夜赶到了镇上。第二天早上,秦彦军步行去万家村、蒲沟村、榆坪村查看灾情。他很快调集了20多台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发动全镇105名干部职工,发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一位身患重病的党委书记秦彦军,在救灾与自身治病保命的抉择时,他选择了前者,放弃了后者,是一般常人难以做到的事。
    “我要让村里的特色产业成为农民的钱袋子”,这是秦彦军到龙林镇任党委书记立下的誓言。2016年4月,秦彦军到任后,他走遍了龙林全镇28个村,一个村一个组地走访调研,深入农户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因村施策。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他确立了“川坝杮子半山椒、高山顶上栽核桃”的脱贫举措。 “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罢了。”蒲沟村支部书记席满仓和村民对这位新来的书记抱有疑虑。可秦彦军真的说到做到,他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干起来,如今,龙林镇的花椒产业已经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2017年底,龙林镇脱贫350户1641人,脱贫工作在礼县所有乡镇中名列前茅。
    龙林镇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自然条件艰苦,为了让秦巴山区深处百姓得到满满的福祉,异地扶贫是一项不错的选择。然而,易地扶贫搬迁是以往干部都不愿触碰的硬骨头,就像拆迁一样难,可秦书记却坚持奔波在易地搬迁的路上。故土难离。在征地过程中,潘坪村3户群众对征地有抵触情绪,影响工程的正常实施。是秦彦军的不离不弃,是秦彦军的执着追求,在他的感召下,这3户群众终于答应了征地条件,全镇6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今年初,正当一桩桩利民好事不断展现在百姓面前之时,可秦彦军因长期劳累,在工作岗位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就这样,他倒在了扶贫攻坚的路上,生命定格在了42岁。秦彦军逝世后,礼县县委书记方新生召开了一次县委常委会,为秦彦军默哀,县委常委集体落泪,他们痛失了一位为官为民的好干部。
    今年6月,中共甘肃省委追授秦彦军同志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礼县,在陇南市,在甘肃省其他市县,许多干部正把他作为榜样,在扶贫路上和他一样“敢死拼命”。事实是好干部的见证者,秦彦军之所以能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他敢说真话,有担当精神,能够务实勤政为民。
    (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