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监督是为官从政的重要法宝
2018-10-19 09:59:09
权力与监督须臾不可分。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一方面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巡视监督常态化等制度性建设不断推进,一方面是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权力的监督约束越发严格,各级领导干部也越发自觉接受监督。(10月16日 人民网)
然而,知与行之间,有时难免存在差距。个别领导干部对监督或多或少存在抵触,尤其是在面对舆论监督时。因此,领导干部正确接受舆论监督是为官从政的一个基本功,是健康成长的“灵丹妙药”。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作为领导干部,除了自身的清廉重要之外,还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工作干得怎样姑且不说,但是只要有执纪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那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就不喜欢舆论监督,感觉干工作束手束脚的样子,怕工作干不好出丑,于是不想干也不愿干,发挥不到自己真才实学。因此,作为表率和带头干事者,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和所作所为不仅仅受到纪检监督部门的监察,也受到下属干部的模仿和学习,更受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关注和监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听赞扬话,喜欢听奉承话,喜欢听恭维话。而对舆论监督浑身不自在、置若罔闻、深恶痛绝。“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领导干部也是一样,少些“小心思”多些“大情怀”。要善于展得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吕氏春秋》有云:“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领导干部只有视个人利益淡如水,才能使人民利益重如山。时刻在接受舆论监督中防微杜渐,确保自己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始终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确保社会的风清气正。
常掸灰尘灵魂净、祛除恶疾肌骨健。领导干部只有在正确对待舆论监督中,确保自己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始终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始终坚持党性,树立为民服务的初心。严格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提到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
“要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确实,接受舆论监督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一个基本功,是依纪依规治党、依纪依规办事的重要法宝,对于助推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纳溪区/张泸川)
接受监督是为官从政的重要法宝
2018-10-19 09:59:09
权力与监督须臾不可分。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一方面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巡视监督常态化等制度性建设不断推进,一方面是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权力的监督约束越发严格,各级领导干部也越发自觉接受监督。(10月16日 人民网)
然而,知与行之间,有时难免存在差距。个别领导干部对监督或多或少存在抵触,尤其是在面对舆论监督时。因此,领导干部正确接受舆论监督是为官从政的一个基本功,是健康成长的“灵丹妙药”。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作为领导干部,除了自身的清廉重要之外,还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工作干得怎样姑且不说,但是只要有执纪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那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就不喜欢舆论监督,感觉干工作束手束脚的样子,怕工作干不好出丑,于是不想干也不愿干,发挥不到自己真才实学。因此,作为表率和带头干事者,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和所作所为不仅仅受到纪检监督部门的监察,也受到下属干部的模仿和学习,更受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关注和监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听赞扬话,喜欢听奉承话,喜欢听恭维话。而对舆论监督浑身不自在、置若罔闻、深恶痛绝。“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领导干部也是一样,少些“小心思”多些“大情怀”。要善于展得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吕氏春秋》有云:“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领导干部只有视个人利益淡如水,才能使人民利益重如山。时刻在接受舆论监督中防微杜渐,确保自己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始终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确保社会的风清气正。
常掸灰尘灵魂净、祛除恶疾肌骨健。领导干部只有在正确对待舆论监督中,确保自己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始终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始终坚持党性,树立为民服务的初心。严格按照《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提到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
“要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确实,接受舆论监督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一个基本功,是依纪依规治党、依纪依规办事的重要法宝,对于助推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纳溪区/张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