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以行动凸显对党的忠诚
2018-10-22 15:45:21
大山深处的重庆城口县明通镇金六村,近一个月的阴雨后,天空终于放晴。但久违的阳光,却无法驱散村民们心中的哀伤。大家在怀念一个月前去世的驻村扶贫干部王华。(10月19日中国新闻网)
“以身献职浑不怕,但愿扶贫成功时”,“扶贫未捷身先死,攻坚同仁泪满襟”。扶贫干部王华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大家都还沉浸在无法驱散的哀伤中,这样一位好干部,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履行敢于担当的责任。王华把群众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情,因为他始终坚信,担当的责任不仅是为官己任,更是初心所向、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对于一个优秀的扶贫干部来说,绝不会摆花架子,而是踏踏实实地干事,勤勤恳恳地做人。大山深处的重庆城口县明通镇金六村是扶贫干部王华驻村的对象,该县是全市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区县之一。王华完全不顾自己有痛风、妻子也有膝盖囊肿等疾病,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上级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看到金六村的村民吃水难,不怕山高路陡,带领村民找固定水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为村民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扶贫未捷身先死,攻坚同仁泪满襟”。因为长期的劳累,王华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扶贫的路上。在为民服务的路上,王华始终牢记组织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村民扶贫攻坚,不管是结对帮扶,还是抗灾抢险,他从不退缩,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对党的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品质。无愧于“拼命三郎”的称呼,五年来,王华所在的坪坝片区管理所,共为片区贫困群众安装管道9.5万米,修建蓄水池26口,大部分群众已告别“靠天吃水”的生活;五年来,王华累计出动巡查1200余次,其中节假日300余次,夜间200余次,河道非法采砂等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已得到有效遏制。
“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王华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广大的扶贫干部,找准定位,在扶贫攻坚中,真正能为老百姓出一份力,真正助力脱贫攻坚上一新台阶。
(文纳溪区/张泸川)
“拼命三郎”以行动凸显对党的忠诚
2018-10-22 15:45:21
大山深处的重庆城口县明通镇金六村,近一个月的阴雨后,天空终于放晴。但久违的阳光,却无法驱散村民们心中的哀伤。大家在怀念一个月前去世的驻村扶贫干部王华。(10月19日中国新闻网)
“以身献职浑不怕,但愿扶贫成功时”,“扶贫未捷身先死,攻坚同仁泪满襟”。扶贫干部王华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大家都还沉浸在无法驱散的哀伤中,这样一位好干部,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履行敢于担当的责任。王华把群众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情,因为他始终坚信,担当的责任不仅是为官己任,更是初心所向、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对于一个优秀的扶贫干部来说,绝不会摆花架子,而是踏踏实实地干事,勤勤恳恳地做人。大山深处的重庆城口县明通镇金六村是扶贫干部王华驻村的对象,该县是全市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区县之一。王华完全不顾自己有痛风、妻子也有膝盖囊肿等疾病,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上级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看到金六村的村民吃水难,不怕山高路陡,带领村民找固定水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为村民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扶贫未捷身先死,攻坚同仁泪满襟”。因为长期的劳累,王华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扶贫的路上。在为民服务的路上,王华始终牢记组织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村民扶贫攻坚,不管是结对帮扶,还是抗灾抢险,他从不退缩,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对党的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品质。无愧于“拼命三郎”的称呼,五年来,王华所在的坪坝片区管理所,共为片区贫困群众安装管道9.5万米,修建蓄水池26口,大部分群众已告别“靠天吃水”的生活;五年来,王华累计出动巡查1200余次,其中节假日300余次,夜间200余次,河道非法采砂等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已得到有效遏制。
“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王华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广大的扶贫干部,找准定位,在扶贫攻坚中,真正能为老百姓出一份力,真正助力脱贫攻坚上一新台阶。
(文纳溪区/张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