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消灭“圈子文化”生存土壤
2018-11-05 10:23:45
10月31日公布的山东省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通报显示,针对中央巡视组反馈的“一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选人用人上存在跑官要官、裙带关系”等问题,山东省进行了积极整改。巡视整改以来,山东省基层党支部每月至少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已培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60人,在全省选树先进典型3.8万个,对5412个典型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11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圈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会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从而形成自己的圈子。无论是普通的社会人还是领导干部,只要参与社会交往,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并且这种圈子有利于调节情绪、放松身心。
然而当党员干部形成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圈子,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时,这种圈子文化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破坏政治风气。极易导致党内关系江湖化、利益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使党内政治生活失去政治性、严肃性,严重破坏政治风气。圈子文化还会败坏社会风气,导致社会上托关系、走后门等不良风气盛行,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防止和反对圈子文化任重而道远。
因此,领导干部可以有自己的“圈子”,但是要坚决摒弃居心不良、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圈子文化,并自觉净化自己的圈子。作为党员干部,不管你当了多久的兵,读了多久的书,对老乡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都要掌握好参加这些会的度,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
同时,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特别显眼的位置,在任何时候都要有底线思维,最大限度压缩“圈子文化”滋生蔓延的空间,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各种定力,使“圈子文化”没有生存的土壤。
(文/望龙中学 马江霖)
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消灭“圈子文化”生存土壤
2018-11-05 10:23:45
10月31日公布的山东省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通报显示,针对中央巡视组反馈的“一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选人用人上存在跑官要官、裙带关系”等问题,山东省进行了积极整改。巡视整改以来,山东省基层党支部每月至少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已培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60人,在全省选树先进典型3.8万个,对5412个典型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11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圈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会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从而形成自己的圈子。无论是普通的社会人还是领导干部,只要参与社会交往,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并且这种圈子有利于调节情绪、放松身心。
然而当党员干部形成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圈子,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时,这种圈子文化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破坏政治风气。极易导致党内关系江湖化、利益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使党内政治生活失去政治性、严肃性,严重破坏政治风气。圈子文化还会败坏社会风气,导致社会上托关系、走后门等不良风气盛行,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防止和反对圈子文化任重而道远。
因此,领导干部可以有自己的“圈子”,但是要坚决摒弃居心不良、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圈子文化,并自觉净化自己的圈子。作为党员干部,不管你当了多久的兵,读了多久的书,对老乡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都要掌握好参加这些会的度,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
同时,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特别显眼的位置,在任何时候都要有底线思维,最大限度压缩“圈子文化”滋生蔓延的空间,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各种定力,使“圈子文化”没有生存的土壤。
(文/望龙中学 马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