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博士当书记 彰显为民情

    2018-11-08 11:19:52

    广州市海珠区的赤岗街道只有5.5平方公里,但18万常住人口中,有将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辖区内还分布着多家中直、省属、市属等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如何将大家拢在一起,形成共建共治、长治久安的合力,是赵虎脑中萦绕不去的问题。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赵虎,在赤岗已经担任了7年的街道党工委书记。(11月6日,人民日报)
    一个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赵虎,在赤岗担任街道党工委书记已经7年了,或许在人们的眼中觉得他是大材小用,可他就是觉得满足,把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工作干得津津有味。
    广州市海珠区的赤岗街道只有5.5平方公里,但18万常住人口中,有将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辖区内还分布着多家中直、省属、市属等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如何将大家拢在一起,形成共建共治、长治久安的合力,是赵虎脑中萦绕不去的问题。在赵虎的推动下,2016年7月,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的“红房子”党建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依托这个有形的平台,街道党工委搭建了赤岗地区党建联合促进会、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联席会等载体,创建了青年智囊团、社区宣讲团、平安联盟、公益联盟等14个工作品牌。这么一来,便激发了辖区内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群策群力服务街道居民中,强化了职责使命。
    依托“红房子”的建立,通过举办迎国庆、政治生日暨先锋档案展览会等活动,把赤岗街道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57家,“两新”组织432家,居民小区147个,外加4个城中村原本很少走动的“生邻居”,组成了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赤岗街道党工委抓住契机成立了党建联合促进会,下设党建研究中心、区域发展促进中心、党员教育发展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几年来,各成员单位党组织不仅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的家,还逐渐形成了“共兴党建、共抓事务、共促发展、共创文明”的工作格局。
    以“红房子”为依托,开展创新治理。赤岗街道成立了“社区评议团”22个,“两委员一代表”的“303”工作室,“赤岗地区青年智囊团”, “赤岗地区平安联盟”等组织,他们听取社区民意,参与社区建设,帮助解决社区难题,维护社区治安。如今,赤岗大街小巷秩序井然,群众收获了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迎难而上,敢于担当。以“红房子”为阵地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让赤岗街道基层党员干部更加勇于开拓,更加敢于担当,面对矛盾困难,啃起硬骨头来也更有底气。在赵虎的带领下,解决了大江公司股权分配的历史遗留问题,随即进行了“六乱”整治,半年后,这个存在20多年的城市治理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现在这个昔日的脏乱差典型,已经涅槃为城市微改造的样板区域。
    在赤岗干部群众的印象中,每遇难办的事,赵虎都是带头去做最难做的群众工作,处理最棘手的问题。因为赵虎书记敢于担当,工作过程中讲究方法,赤岗街道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这是多位社区干部发自内心的感受。
    赵虎,是博士,应该有更好的事业供他选择,更多的优厚待遇供他去拿,可他却选择了安心当街道党委书记,在有的人看来,他是屈才。可他没有这样认为,用一种情怀、一种担当、一种坚守,勇于创新,依托“红房子”作为党建载体,自始至终地把赤岗街道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让18万常住百姓得到满满的福祉,充分彰显了他的为民情怀。
    (文/韶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博士当书记 彰显为民情

    2018-11-08 11:19:52

    广州市海珠区的赤岗街道只有5.5平方公里,但18万常住人口中,有将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辖区内还分布着多家中直、省属、市属等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如何将大家拢在一起,形成共建共治、长治久安的合力,是赵虎脑中萦绕不去的问题。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赵虎,在赤岗已经担任了7年的街道党工委书记。(11月6日,人民日报)
    一个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赵虎,在赤岗担任街道党工委书记已经7年了,或许在人们的眼中觉得他是大材小用,可他就是觉得满足,把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工作干得津津有味。
    广州市海珠区的赤岗街道只有5.5平方公里,但18万常住人口中,有将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辖区内还分布着多家中直、省属、市属等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如何将大家拢在一起,形成共建共治、长治久安的合力,是赵虎脑中萦绕不去的问题。在赵虎的推动下,2016年7月,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的“红房子”党建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依托这个有形的平台,街道党工委搭建了赤岗地区党建联合促进会、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联席会等载体,创建了青年智囊团、社区宣讲团、平安联盟、公益联盟等14个工作品牌。这么一来,便激发了辖区内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群策群力服务街道居民中,强化了职责使命。
    依托“红房子”的建立,通过举办迎国庆、政治生日暨先锋档案展览会等活动,把赤岗街道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57家,“两新”组织432家,居民小区147个,外加4个城中村原本很少走动的“生邻居”,组成了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赤岗街道党工委抓住契机成立了党建联合促进会,下设党建研究中心、区域发展促进中心、党员教育发展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几年来,各成员单位党组织不仅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的家,还逐渐形成了“共兴党建、共抓事务、共促发展、共创文明”的工作格局。
    以“红房子”为依托,开展创新治理。赤岗街道成立了“社区评议团”22个,“两委员一代表”的“303”工作室,“赤岗地区青年智囊团”, “赤岗地区平安联盟”等组织,他们听取社区民意,参与社区建设,帮助解决社区难题,维护社区治安。如今,赤岗大街小巷秩序井然,群众收获了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迎难而上,敢于担当。以“红房子”为阵地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让赤岗街道基层党员干部更加勇于开拓,更加敢于担当,面对矛盾困难,啃起硬骨头来也更有底气。在赵虎的带领下,解决了大江公司股权分配的历史遗留问题,随即进行了“六乱”整治,半年后,这个存在20多年的城市治理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现在这个昔日的脏乱差典型,已经涅槃为城市微改造的样板区域。
    在赤岗干部群众的印象中,每遇难办的事,赵虎都是带头去做最难做的群众工作,处理最棘手的问题。因为赵虎书记敢于担当,工作过程中讲究方法,赤岗街道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这是多位社区干部发自内心的感受。
    赵虎,是博士,应该有更好的事业供他选择,更多的优厚待遇供他去拿,可他却选择了安心当街道党委书记,在有的人看来,他是屈才。可他没有这样认为,用一种情怀、一种担当、一种坚守,勇于创新,依托“红房子”作为党建载体,自始至终地把赤岗街道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让18万常住百姓得到满满的福祉,充分彰显了他的为民情怀。
    (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