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让老百姓生活日新月异
2018-10-31 14:37:12
城市之美千姿百态,既在于大都会,也在于中小城市。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近年来,福建晋江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着力平衡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国际化转型与本土文化传承等几对关系,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之路。(7月10日 新华网)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建设中,我以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同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五年来,通过统筹推进古城保护与利用、旧城改造与提升、新城开发与建设,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公园体系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不少地区也在不断强化软实力,先后开展了城市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路面、立面、街面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化城管平台,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城市管理水平、市容环境、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在城镇化建设中,立足“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精致城建、民生城建、产业城建、生态城建”的要求,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着力优化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美丽乡村,大部分地区城镇化率提高到了50%以上。
实施城镇化建设以前,大多是典型的农业县,县城很小,一到深夜,全城漆黑。而现如今当您通过城镇化建设的城镇,便能享受到一次视觉盛宴:街道宽阔平坦,商业旺铺鳞次栉比,各式建筑错落有致、别具风格,住宅小区则如花园般美丽宜人,广场、游园、雕塑小品点缀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最初的旧城印象已经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退,一个人居环境适宜、生态环境美好、文化底蕴深厚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新城正在崛起,城乡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黄森)
城镇化建设让老百姓生活日新月异
2018-10-31 14:37:12
城市之美千姿百态,既在于大都会,也在于中小城市。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近年来,福建晋江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着力平衡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国际化转型与本土文化传承等几对关系,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之路。(7月10日 新华网)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建设中,我以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同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五年来,通过统筹推进古城保护与利用、旧城改造与提升、新城开发与建设,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公园体系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不少地区也在不断强化软实力,先后开展了城市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路面、立面、街面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化城管平台,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城市管理水平、市容环境、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在城镇化建设中,立足“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精致城建、民生城建、产业城建、生态城建”的要求,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着力优化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美丽乡村,大部分地区城镇化率提高到了50%以上。
实施城镇化建设以前,大多是典型的农业县,县城很小,一到深夜,全城漆黑。而现如今当您通过城镇化建设的城镇,便能享受到一次视觉盛宴:街道宽阔平坦,商业旺铺鳞次栉比,各式建筑错落有致、别具风格,住宅小区则如花园般美丽宜人,广场、游园、雕塑小品点缀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最初的旧城印象已经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退,一个人居环境适宜、生态环境美好、文化底蕴深厚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新城正在崛起,城乡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黄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