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没来的小梅,一路走好

    2018-11-13 09:43:49

    “小梅呢,小梅怎么没来?”11月5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大坪乡人大主席、桥庄村第一书记张田生刚一进贫困户刘冬香家门,年逾七旬的刘冬香老人就不停地念叨着。
    刘冬香老人亲切呼唤的小梅,就是村里的扶贫干部——南康区文广新局社文科科长邓小梅。以往每次邓小梅下乡,都会特意来看望她。今年10月6日,邓小梅在结束两天扶贫工作返回单位途中,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54岁的生命,骤然定格在幽幽的南山脚下。
    小梅,是能把群众冷暖记在心上的人。2015年6月,作为挂点扶贫干部的邓小梅,带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来到大坪乡桥庄村。三年多来,她风里来雨里去,汗水洒满这片土地,心里始终装着村民,是大家的贴心人,谁有困难、有问题找到她,她都会尽全力帮忙解决。
    今年8月,67岁的村民张本福向邓小梅反映,自己去年加入大坪一合作社后,至今没有拿到分红,心里很不安。邓小梅立即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反复确认张本福拿到分红的准确时间,并告诉他,年底前可以拿到分红。这才让张本福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张本福妻子患精神分裂症,邓小梅经常拉着她的手与她拉家常,还会带些衣物给她,比亲人还亲。“家里人叫她吃药,她不听,但她听邓小梅的话。”说起这些,张本福满心感激。贫困户袁荣有的父亲患高血压,想办理慢性病医疗手续,邓小梅立即找来相关资料,并向医院详细咨询办理程序;邓海亿的孩子初中没读完就因家庭困难而辍学,邓小梅了解详细情况后,四处筹集费用后并联系学校让他回归了校园。如今,她帮扶的6户贫困户已有4户脱贫,另外2户将在年底脱贫。
    小梅,是为穷乡脱贫日夜奔波的人。“要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让小山村变得美起来。”这是邓小梅常挂在嘴边的话。下乡扶贫、到扶贫办汇报项目、下乡文化督查……打开邓小梅的扶贫工作资料袋,里面装满了政策宣传资料,工作手册上记录着贫困户的详细情况,还有每一次走访、帮扶的内容。在邓小梅的工作笔记本里,写有这样一段话:“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干部作为为民服务和带民致富的主体,在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为了达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邓小梅挨家挨户走访贫困家庭,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一起探讨脱贫路径。她不仅为帮扶工作日夜操劳,对村里的其他发展也尽心尽力。她协助桥庄村向挂点扶贫单位争取解决办公用房等难题,帮助建起农家书屋,协调落实公共排水沟、文化广场等扶贫项目建设。“如今,村里3.5公里的水泥路通了,近5公里的自来水管网有了,数十盏路灯亮了,水沟、河堤、公厕、农家书屋等都一个个修建起来了。村民脱贫了,她却走了。”村里的邓旺平谈起泣不成声。
    邓小梅是用模范言行引领他人的人。陈珺等几位同志回忆起刚入职时,是在小梅姐姐的帮带下成长成了而今的业务骨干。小梅在单位是好干部,在家中是好妻子好媳妇好母亲。照顾公婆,体贴丈夫,教育孩子注重身教重于言传。仅因邓小梅的出色表现,多次被授予南康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最美媳妇”等荣誉。
    可惜,如此一位好心人,如此一位好的帮扶干部,因积劳成疾,可恶的心脏病早早地夺走了她,让其定格在54岁的生命线上。“幽幽南山下,梅香润心田”“化作清风归去,唯有梅香如故”……这些来自亲友、同事的追忆,道不尽对邓小梅的无尽思念。最终汇成一句话:愿再也来不了的小梅,一路走好!
    (文/韶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没来的小梅,一路走好

    2018-11-13 09:43:49

    “小梅呢,小梅怎么没来?”11月5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大坪乡人大主席、桥庄村第一书记张田生刚一进贫困户刘冬香家门,年逾七旬的刘冬香老人就不停地念叨着。
    刘冬香老人亲切呼唤的小梅,就是村里的扶贫干部——南康区文广新局社文科科长邓小梅。以往每次邓小梅下乡,都会特意来看望她。今年10月6日,邓小梅在结束两天扶贫工作返回单位途中,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54岁的生命,骤然定格在幽幽的南山脚下。
    小梅,是能把群众冷暖记在心上的人。2015年6月,作为挂点扶贫干部的邓小梅,带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来到大坪乡桥庄村。三年多来,她风里来雨里去,汗水洒满这片土地,心里始终装着村民,是大家的贴心人,谁有困难、有问题找到她,她都会尽全力帮忙解决。
    今年8月,67岁的村民张本福向邓小梅反映,自己去年加入大坪一合作社后,至今没有拿到分红,心里很不安。邓小梅立即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反复确认张本福拿到分红的准确时间,并告诉他,年底前可以拿到分红。这才让张本福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张本福妻子患精神分裂症,邓小梅经常拉着她的手与她拉家常,还会带些衣物给她,比亲人还亲。“家里人叫她吃药,她不听,但她听邓小梅的话。”说起这些,张本福满心感激。贫困户袁荣有的父亲患高血压,想办理慢性病医疗手续,邓小梅立即找来相关资料,并向医院详细咨询办理程序;邓海亿的孩子初中没读完就因家庭困难而辍学,邓小梅了解详细情况后,四处筹集费用后并联系学校让他回归了校园。如今,她帮扶的6户贫困户已有4户脱贫,另外2户将在年底脱贫。
    小梅,是为穷乡脱贫日夜奔波的人。“要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让小山村变得美起来。”这是邓小梅常挂在嘴边的话。下乡扶贫、到扶贫办汇报项目、下乡文化督查……打开邓小梅的扶贫工作资料袋,里面装满了政策宣传资料,工作手册上记录着贫困户的详细情况,还有每一次走访、帮扶的内容。在邓小梅的工作笔记本里,写有这样一段话:“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干部作为为民服务和带民致富的主体,在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为了达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邓小梅挨家挨户走访贫困家庭,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一起探讨脱贫路径。她不仅为帮扶工作日夜操劳,对村里的其他发展也尽心尽力。她协助桥庄村向挂点扶贫单位争取解决办公用房等难题,帮助建起农家书屋,协调落实公共排水沟、文化广场等扶贫项目建设。“如今,村里3.5公里的水泥路通了,近5公里的自来水管网有了,数十盏路灯亮了,水沟、河堤、公厕、农家书屋等都一个个修建起来了。村民脱贫了,她却走了。”村里的邓旺平谈起泣不成声。
    邓小梅是用模范言行引领他人的人。陈珺等几位同志回忆起刚入职时,是在小梅姐姐的帮带下成长成了而今的业务骨干。小梅在单位是好干部,在家中是好妻子好媳妇好母亲。照顾公婆,体贴丈夫,教育孩子注重身教重于言传。仅因邓小梅的出色表现,多次被授予南康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最美媳妇”等荣誉。
    可惜,如此一位好心人,如此一位好的帮扶干部,因积劳成疾,可恶的心脏病早早地夺走了她,让其定格在54岁的生命线上。“幽幽南山下,梅香润心田”“化作清风归去,唯有梅香如故”……这些来自亲友、同事的追忆,道不尽对邓小梅的无尽思念。最终汇成一句话:愿再也来不了的小梅,一路走好!
    (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