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730米的山上,机械轰鸣、车辆穿梭。望空中,多台塔吊旋转着吊臂,工人们正在高空施工作业;看脚下,一条宽阔平整的跑道已从眼前伸展进远处的云端。(11月16日,人民日报)
上面热闹非凡建设场面,是重庆市巫山县机场建设的场景,也是李春奎费尽心思的一个缩影。 7年前,李春奎从重庆渝西地区调到偏远的渝东北工作,2015年起担任巫山县委书记。巫山属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迁县,当时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面临诸多压力和困难,李春奎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实干奋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他常说:“群众的事情无小事,老百姓的钱包鼓了,巫山才真正富了,我这个书记才没白当。”
为了履行承诺,李春奎上任后,他敢于亮出法治之剑,治占房之乱,化解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巫山县在三峡工程移民攻坚时期,累计建设了55万多平方米的移民统建房,由于各种原因,其中近15万平方米2770套住房和门面被占用,移民群众怨气很大。2013年春节刚过,李春奎抽调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组,经过11天的走访调研,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铲除此般顽疾,唯有矢力同心。”同年5月至8月开始试点,在李春奎的强力推动下,仅用两年时间,就平稳清收2770套统建房,收回现金2亿余元,依法判处诈骗统建房犯罪分子11人,化解了2000多个多年悬而未决的信访问题。
李春奎勇做群众利益的守护人。2014年8月,巫山县普降大雨,上涨的大水漫上了河堤。担心出现地质灾害,李春奎连夜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当阳乡。8天8夜的抗洪救灾,李春奎始终坚守一线,靠前指挥。那一场洪灾,给巫山造成了6.3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但由于抢险救灾处置得当,全县人员无一伤亡。“心怀百姓,百姓心中才有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和复杂问题,要时刻做到不推诿、不退缩。”李春奎说。正因为有他遇到问题不退缩,不推诿,勇于担当,才创造了大灾面前无一人伤亡的奇迹。
要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在距离巫山城区3公里处的白水河,有一片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农田绿地,草长莺飞,生机盎然。然而5年前,这里曾被规划为巫山移民工业园区。李春奎得知后,提出“不能让污水把小三峡污染了!”工业园区的项目随即被叫停。随后,他又提出“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针对巫山立体性气候特征,确立了“低山种柑橘、中低山种脆李、高山种药材干果”的差异化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山羊、脆李、中药材和柑橘、核桃等特色效益产业,还抓住“红叶品牌”的不断升级打造,仅因 2017年巫山共接待游客12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9亿元,同比增长22.6%。随着他精心排难机场建成试飞,巫山将迎来更多的游客,在他的运作之下,老百姓的钱袋子真的会逐渐鼓起来,百姓的生活富起来,他履行了这个书记真的没有白当的承诺。
入秋的巫山,层林尽染、绚丽缤纷。“又到漫山红叶时,巫峡喜迎天下客。”李春奎满脸笑意,向海内外游客发出盛情邀请。他说:“用我们重庆话讲,要把各项工作整巴实、不吹壳子,让大美巫山更加秀丽,让更多老百姓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这就是李春奎,“群众的事情无小事,老百姓的钱包鼓了,巫山才真正富了,我这个书记才没白当。”一个敢于许下承诺,践行承诺的人。书记没白当,口号是响亮的,行动是实在的,干劲是充足的,他用行动践行了初心,兑现了给百姓的承诺!
(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