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乡村振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018-11-19 15:19:3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6月11日 人民论坛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2005年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相比,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进一步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层次。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上是在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文化是农村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沉淀,是农村人与物两大载体的外在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转变过去重经济轻生态、轻文化的发展理念,也就是“既要护口袋,还要护脑袋”。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重要方面,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如下几个理论性的问题:乡村振兴的主体究竟是谁?乡村振兴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乡村振兴的模式究竟如何?乡村振兴的协调主体是谁?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政策来支撑?只有把这些理论性问题探讨清楚,才能在实施过程中紧贴目标。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方面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生态宜居”目标,必须强化农村生态治理。此外,乡村振兴战略还应明确两大核心问题,即对水资源质量和耕地土壤质量的保护。为此,一是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绿色理念对农村生态治理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生态治理设施建设;三是创新与整合技术,以支撑农村生态治理;四是完善治理机制,推动农村生态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农业经营化、农村产业化、农民富裕化”是解决“三农、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渠道便是“乡村旅游”。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分为乡村观光、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三个阶段,同时乡村旅游又与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紧密相关,由此乡村旅游将形成观光与农业、休闲与农村、度假与农业等多种关系和多个交点,从而构成了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模式与业务类型。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要掌握乡村旅游规划方法,绿维文旅总结为“明确一个定位、突破两个难题、解决三个问题、统筹四个维度、协调五种关系”。
    (叶琛)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乡村振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018-11-19 15:19:3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6月11日 人民论坛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2005年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相比,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进一步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层次。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上是在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文化是农村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沉淀,是农村人与物两大载体的外在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转变过去重经济轻生态、轻文化的发展理念,也就是“既要护口袋,还要护脑袋”。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重要方面,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如下几个理论性的问题:乡村振兴的主体究竟是谁?乡村振兴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乡村振兴的模式究竟如何?乡村振兴的协调主体是谁?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政策来支撑?只有把这些理论性问题探讨清楚,才能在实施过程中紧贴目标。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方面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生态宜居”目标,必须强化农村生态治理。此外,乡村振兴战略还应明确两大核心问题,即对水资源质量和耕地土壤质量的保护。为此,一是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绿色理念对农村生态治理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生态治理设施建设;三是创新与整合技术,以支撑农村生态治理;四是完善治理机制,推动农村生态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农业经营化、农村产业化、农民富裕化”是解决“三农、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渠道便是“乡村旅游”。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分为乡村观光、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三个阶段,同时乡村旅游又与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紧密相关,由此乡村旅游将形成观光与农业、休闲与农村、度假与农业等多种关系和多个交点,从而构成了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模式与业务类型。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要掌握乡村旅游规划方法,绿维文旅总结为“明确一个定位、突破两个难题、解决三个问题、统筹四个维度、协调五种关系”。
    (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