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让干部摆脱无谓之事
2018-11-30 11:09:23
1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痕迹管理”、“文山会海”及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这一论述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红网2018/11/28)
把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释放出来,让干部从留痕、重复考核等问题中走出来,避免干部一头扎进琐事漩涡之中,集中精力做好事,沉下心来开展工作,静下心去贴近群众,放下心去建设国家。
力戒疑难,认清困局。困局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前者累死人,后者害死人。过分的注重了空洞虚无,没有认清实实在在,忘记了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本末倒置放大抓小。脱离了人民群众,没有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沉迷在自身权利的小世界里无法自拔,打着一些看似合情合理的由头,人为的加大工作难度系数,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不必要的浪费,加深了人民群众的不理解甚至反感,导致人民群众中出现一些在无声的抵制,降低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神圣地位,危及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理清头绪,苦思迷局。为何会长期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稍作分析就会得出一个不成熟的观点,极少部分人认为只要工作留痕够多,资料高度、盒数、完整度足够,那就能体现工作开展有方法,推进有速度,落实有成效,沉迷于沾沾自喜的交资料,将实地走访调研等抛之脑后,出现政策不出办公室的尴尬局面,完全是靠感觉凭经验拍脑袋做决定,没有充分考虑到下面的实际情况,想当然的制造会议、细化考核,导致下面疲于奔命,无法有效开展工作,被牢牢困在办公室。
踩停刹车,直面破局。坚决抵制这种既不出成果实效,又不抓落实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是提高认识,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正确认识注重实效,要将心思放上干事,拜人民群众为师,多了解民情社情,俯下身子做调研,身上有泥土才会出成效。二是斩断根源,贯彻落实好《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从源头上控制减少频率次数,让干部回归服务,重拾工作重心,不再为督查检查而拼命干、加班做、熬夜赶,舍命造资料,避免被通报。三是上行下效,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干,形成“头雁”效应,精简督查流程和考核内容,注重入户走访了解,将群众的想法传递到上去,把工作重心转移人民群众身上。
作者:实录镇 李由
删繁就简,让干部摆脱无谓之事
2018-11-30 11:09:23
1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痕迹管理”、“文山会海”及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这一论述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红网2018/11/28)
把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释放出来,让干部从留痕、重复考核等问题中走出来,避免干部一头扎进琐事漩涡之中,集中精力做好事,沉下心来开展工作,静下心去贴近群众,放下心去建设国家。
力戒疑难,认清困局。困局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前者累死人,后者害死人。过分的注重了空洞虚无,没有认清实实在在,忘记了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本末倒置放大抓小。脱离了人民群众,没有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沉迷在自身权利的小世界里无法自拔,打着一些看似合情合理的由头,人为的加大工作难度系数,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不必要的浪费,加深了人民群众的不理解甚至反感,导致人民群众中出现一些在无声的抵制,降低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神圣地位,危及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理清头绪,苦思迷局。为何会长期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稍作分析就会得出一个不成熟的观点,极少部分人认为只要工作留痕够多,资料高度、盒数、完整度足够,那就能体现工作开展有方法,推进有速度,落实有成效,沉迷于沾沾自喜的交资料,将实地走访调研等抛之脑后,出现政策不出办公室的尴尬局面,完全是靠感觉凭经验拍脑袋做决定,没有充分考虑到下面的实际情况,想当然的制造会议、细化考核,导致下面疲于奔命,无法有效开展工作,被牢牢困在办公室。
踩停刹车,直面破局。坚决抵制这种既不出成果实效,又不抓落实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是提高认识,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正确认识注重实效,要将心思放上干事,拜人民群众为师,多了解民情社情,俯下身子做调研,身上有泥土才会出成效。二是斩断根源,贯彻落实好《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从源头上控制减少频率次数,让干部回归服务,重拾工作重心,不再为督查检查而拼命干、加班做、熬夜赶,舍命造资料,避免被通报。三是上行下效,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干,形成“头雁”效应,精简督查流程和考核内容,注重入户走访了解,将群众的想法传递到上去,把工作重心转移人民群众身上。
作者:实录镇 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