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有当担,精准扶贫引路人
2018-12-07 09:58:26
作为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组组长,在深入卡房镇开展为期92天的摸底调查工作中,仅在岗14天;对工作队员疏于管理,造成卡房镇漏评户229户,返贫户人均纯收入不准确、家庭成员不精准59户;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后,仍对自己的违纪行为认识不到位,工作懒怠……这是2018年8月,中央纪委公开曝光的云南省个旧市扶贫办原副主任吴劲兵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处分的案例。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年1月12日)
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重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严重影响改革发展高质量的突出问题。其中包括“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回避问题和矛盾,上推下卸责任;慵懒怠政,消极应付,失察失职”。——摘自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
作为与农村贫困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基层党员干部,更是应当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充当排头兵的角色,发挥出关键作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防止返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深入基层调查,落实精准扶贫责任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党员干部更应深入基层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将贫困群众的贫困程度、贫困原因摸得一清二楚、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也才能对地、对户、对人精准施策,真正实施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达到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时效性的目的。
二是加强自身学习,强化扶贫脱贫本领
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引领指导贫困群众的作用,因此,党员干部更应该不断通过学习,强化自身的脱贫致富本领。这便要求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形势教育、政策教育、使命教育和发展意识及商品意识教育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开拓思路、转换脑筋,增强科学的发展观。同时,党员干部应该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去学习其他地方的致富经验,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帮助贫困村实现发展脱贫。
三是积极扶志扶智,坚决防止返贫出现
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应当认识到扶志和扶智的重要性。在贫困群众中有一部分人是因懒致贫,越扶越贫。针对这种现象,要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贫困群众不应只停留在送米、送面、送油上,而是要在思想上下功夫。通过宣传教育,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思想,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党员干部要注意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改变过去“输血式”扶贫的模式,转向“造血式”扶贫,从单纯的物资资金支持转变到重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掌握脱贫技能的重要性,努力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防止返贫出现。
精准脱贫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党员干部要切实树牢“四个意识”,扣紧责任“链条”,精准发力、履职尽责,合力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见效。对于纪检监察机关,就是要把监督放在首位,加大监督力度,为监管盲区打上“补丁”,校准目标“靶心”,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精准监督推动精准脱贫,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作者 合江县白鹿镇 刘小红
党员干部有当担,精准扶贫引路人
2018-12-07 09:58:26
作为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组组长,在深入卡房镇开展为期92天的摸底调查工作中,仅在岗14天;对工作队员疏于管理,造成卡房镇漏评户229户,返贫户人均纯收入不准确、家庭成员不精准59户;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后,仍对自己的违纪行为认识不到位,工作懒怠……这是2018年8月,中央纪委公开曝光的云南省个旧市扶贫办原副主任吴劲兵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处分的案例。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年1月12日)
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重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严重影响改革发展高质量的突出问题。其中包括“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回避问题和矛盾,上推下卸责任;慵懒怠政,消极应付,失察失职”。——摘自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
作为与农村贫困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基层党员干部,更是应当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充当排头兵的角色,发挥出关键作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防止返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深入基层调查,落实精准扶贫责任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党员干部更应深入基层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将贫困群众的贫困程度、贫困原因摸得一清二楚、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也才能对地、对户、对人精准施策,真正实施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达到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时效性的目的。
二是加强自身学习,强化扶贫脱贫本领
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引领指导贫困群众的作用,因此,党员干部更应该不断通过学习,强化自身的脱贫致富本领。这便要求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形势教育、政策教育、使命教育和发展意识及商品意识教育的学习,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开拓思路、转换脑筋,增强科学的发展观。同时,党员干部应该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去学习其他地方的致富经验,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帮助贫困村实现发展脱贫。
三是积极扶志扶智,坚决防止返贫出现
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应当认识到扶志和扶智的重要性。在贫困群众中有一部分人是因懒致贫,越扶越贫。针对这种现象,要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贫困群众不应只停留在送米、送面、送油上,而是要在思想上下功夫。通过宣传教育,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思想,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党员干部要注意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改变过去“输血式”扶贫的模式,转向“造血式”扶贫,从单纯的物资资金支持转变到重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掌握脱贫技能的重要性,努力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防止返贫出现。
精准脱贫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党员干部要切实树牢“四个意识”,扣紧责任“链条”,精准发力、履职尽责,合力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见效。对于纪检监察机关,就是要把监督放在首位,加大监督力度,为监管盲区打上“补丁”,校准目标“靶心”,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精准监督推动精准脱贫,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作者 合江县白鹿镇 刘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