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大事难事看担当,是成是败看实干

    2018-12-06 10:02:23

    实干赢得未来,清谈难得人心。当前,改革路线图已明确,能影响改革成效的变量,主要就在实干担当。党员干部要像“拼命三郎”钱三雄、“突击队长”魏建明、“女汉子”杨春燕那样,以“等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以务实的态度、实干的精神,把本职工作当作担当有为的舞台,方能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
    大事难事看担当,是成是败看实干。敢于担当、苦干实干是党员干部的高尚政治品格和必备基本素质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面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拿出更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实干精神,乘势而为,迎难而上,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勇敢地干在前,闯在前,做在前,扎扎实实地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如期实现。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们部分干部 “为官不为”,有的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有的是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方面是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有时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领导不重视、职工不积极等外部因素,不能从自身找原因。对自己所管理的工作相关新知识、新业务学习缺乏积极性,指导工作时出现了“本领恐慌”、“能力危机”。
    这些领导干部,归根结底在于缺乏担当和实干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有全新的作为。新作为需要全新的责任担当与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敢于担当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敢于担当,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牢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历史的责任,真正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身处伟大的变革时代,共产党人理应有创造历史的壮志。尽管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微不足道,但是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共产党员要有大担当,力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辨得清方向、想得出办法、扛得住压力、作得对决策。要不断丰富应对各类特殊、复杂情形所应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各种能力,不断提高担当本领,牢牢把握主动权。要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以身作则走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敢于担当提供强大力量支撑。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要主动研究,不能凡事等着上级出政策、领导出主意。为官一任就应推动一方的进步发展。
    哲人说,我们的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如期实现时不我待。各级党员干部要有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作为,以实干创新,脚踏实地抓落实、抓建设,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文/福宝镇 冯建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大事难事看担当,是成是败看实干

    2018-12-06 10:02:23

    实干赢得未来,清谈难得人心。当前,改革路线图已明确,能影响改革成效的变量,主要就在实干担当。党员干部要像“拼命三郎”钱三雄、“突击队长”魏建明、“女汉子”杨春燕那样,以“等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以务实的态度、实干的精神,把本职工作当作担当有为的舞台,方能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
    大事难事看担当,是成是败看实干。敢于担当、苦干实干是党员干部的高尚政治品格和必备基本素质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面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拿出更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实干精神,乘势而为,迎难而上,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勇敢地干在前,闯在前,做在前,扎扎实实地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如期实现。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们部分干部 “为官不为”,有的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有的是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特别是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愿再吃苦挨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方面是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任务不熟悉、不学习、不钻研,开展工作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在靠吃喝处感情、拉关系跑项目等传统打法不能用的情况下,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干、官越来越不好当,产生了明哲保身的错误思想,想当“老好人”“太平官”,不敢动真碰硬,遇到矛盾就绕,遇到问题就躲,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有时把工作推进慢、任务不落实,归咎于领导不重视、职工不积极等外部因素,不能从自身找原因。对自己所管理的工作相关新知识、新业务学习缺乏积极性,指导工作时出现了“本领恐慌”、“能力危机”。
    这些领导干部,归根结底在于缺乏担当和实干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有全新的作为。新作为需要全新的责任担当与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敢于担当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敢于担当,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牢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历史的责任,真正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身处伟大的变革时代,共产党人理应有创造历史的壮志。尽管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微不足道,但是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共产党员要有大担当,力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辨得清方向、想得出办法、扛得住压力、作得对决策。要不断丰富应对各类特殊、复杂情形所应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各种能力,不断提高担当本领,牢牢把握主动权。要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以身作则走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敢于担当提供强大力量支撑。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对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要主动研究,不能凡事等着上级出政策、领导出主意。为官一任就应推动一方的进步发展。
    哲人说,我们的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如期实现时不我待。各级党员干部要有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作为,以实干创新,脚踏实地抓落实、抓建设,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文/福宝镇 冯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