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公开是最好制约权力的方式

    2018-12-12 14:00:44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并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研究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新时代提升司法公信力,满足人民司法需求,需要在如下方面着力。(9月2日 光明网)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切实保证法律的实施,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支持司法”,就是要切实保证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使之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为此,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实现公正司法,必须完善对司法人员的保障和制约。一方面,改革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等基础性改革,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另一方面,完善司法人员依法履职保障机制,例如,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
    公开是最好的制约权力的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公开取得重大进展,开通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资源库。要进一步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并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接受当事人和全社会的监督。与此同时,应坚持司法为民,密切联系群众,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和期待。推进司法的民众参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完善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发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印发的《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通过改革,陪审案件、监督案件的范围将扩大,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作用将不断彰显。
    (弈昊)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公开是最好制约权力的方式

    2018-12-12 14:00:44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并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研究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新时代提升司法公信力,满足人民司法需求,需要在如下方面着力。(9月2日 光明网)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切实保证法律的实施,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支持司法”,就是要切实保证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使之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为此,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实现公正司法,必须完善对司法人员的保障和制约。一方面,改革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等基础性改革,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另一方面,完善司法人员依法履职保障机制,例如,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辞退或者作出免职、降级等处分。
    公开是最好的制约权力的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公开取得重大进展,开通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资源库。要进一步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并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接受当事人和全社会的监督。与此同时,应坚持司法为民,密切联系群众,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和期待。推进司法的民众参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完善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发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印发的《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通过改革,陪审案件、监督案件的范围将扩大,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作用将不断彰显。
    (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