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认症” 帮扶要“用心”
2018-12-06 11:07:29
2015年5月,我到林家坪村担任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这个村2013年底时,建档立卡贫困户多达125户、525人。经过我们3年来的努力,到去年底已有65户286人实现脱贫。3年来,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扶贫要先把“穷根”找准,才能精准帮扶,就像医生看病一样,要先把病因找到才能开出“药方”。(11月4日,人民日报)
“认症”、“用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你要是真的把这四个字做好了,扶贫工作就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王涛到林家坪村驻村扶贫当第一书记,他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症”找“穷根”。 他调出所有贫困户的档案,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很快把村里125户贫困户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做到每家每户都心中有数,对其中个别重点户还先后去了30多次,不厌其烦地进行走访,终于认准了贫穷的病症,找到了落后的根源。
确诊了病症,接下来就是用心处方扶贫。一个外来扶贫书记,要得百姓信任你,首先就得融入百姓,让百姓把你当做自己人。为了达到这一点,王涛喝不来罐罐茶也硬着头皮喝,走近了百姓。当他推行改种中药材受阻时,也请村民到村委会喝罐罐茶,三番五次做工作之后,不少人就同意了。现在村里已发展中药材种植800多亩,每年每亩能收入3000元。
除了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扶贫外,王涛还在养殖业上下功夫。驻村第一年春节,他发现不少猪贩子到村里收老百姓自家养的土黑猪。这种猪都是玉米秸秆喂大的,不吃饲料,肉质比普通猪好很多。一斤能卖到18元,比普通猪多3块钱。于是王涛就向上争取配套产业资金30万元,同时吸引贫困户入股,建起了养猪场。现在猪场存栏量200多头,每年出栏100头,助推贫困户一年增收8000元、村集体一年收入3万元。下一步,他还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种植、养殖业的成功,是王涛 “认症”、“用心”的结果。他不唱高调,不说大话,依据村情找路子,用发展中药材、养猪等产业让百姓增收。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摆在百姓的面前,还为村民通上了自来水,接入了互联网,道路作了硬化,有65户贫困户已经脱贫,让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了。
事实胜于雄辩,扶贫工作的成绩不是敲锣打鼓吹出来的,而是象王涛那样用心,用情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干出来的。还有60户贫困户没有脱贫,王涛知道任务依然很重,他还在不断地努力着,相信有政策的大力支持,有他的用心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如期脱贫奔小康是可期可遇之事。
(文/韶华)
扶贫要“认症” 帮扶要“用心”
2018-12-06 11:07:29
2015年5月,我到林家坪村担任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这个村2013年底时,建档立卡贫困户多达125户、525人。经过我们3年来的努力,到去年底已有65户286人实现脱贫。3年来,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扶贫要先把“穷根”找准,才能精准帮扶,就像医生看病一样,要先把病因找到才能开出“药方”。(11月4日,人民日报)
“认症”、“用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你要是真的把这四个字做好了,扶贫工作就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王涛到林家坪村驻村扶贫当第一书记,他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症”找“穷根”。 他调出所有贫困户的档案,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很快把村里125户贫困户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做到每家每户都心中有数,对其中个别重点户还先后去了30多次,不厌其烦地进行走访,终于认准了贫穷的病症,找到了落后的根源。
确诊了病症,接下来就是用心处方扶贫。一个外来扶贫书记,要得百姓信任你,首先就得融入百姓,让百姓把你当做自己人。为了达到这一点,王涛喝不来罐罐茶也硬着头皮喝,走近了百姓。当他推行改种中药材受阻时,也请村民到村委会喝罐罐茶,三番五次做工作之后,不少人就同意了。现在村里已发展中药材种植800多亩,每年每亩能收入3000元。
除了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扶贫外,王涛还在养殖业上下功夫。驻村第一年春节,他发现不少猪贩子到村里收老百姓自家养的土黑猪。这种猪都是玉米秸秆喂大的,不吃饲料,肉质比普通猪好很多。一斤能卖到18元,比普通猪多3块钱。于是王涛就向上争取配套产业资金30万元,同时吸引贫困户入股,建起了养猪场。现在猪场存栏量200多头,每年出栏100头,助推贫困户一年增收8000元、村集体一年收入3万元。下一步,他还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种植、养殖业的成功,是王涛 “认症”、“用心”的结果。他不唱高调,不说大话,依据村情找路子,用发展中药材、养猪等产业让百姓增收。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摆在百姓的面前,还为村民通上了自来水,接入了互联网,道路作了硬化,有65户贫困户已经脱贫,让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了。
事实胜于雄辩,扶贫工作的成绩不是敲锣打鼓吹出来的,而是象王涛那样用心,用情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干出来的。还有60户贫困户没有脱贫,王涛知道任务依然很重,他还在不断地努力着,相信有政策的大力支持,有他的用心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如期脱贫奔小康是可期可遇之事。
(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