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12月14日从定安县纪委监委获悉,定安多措并举深挖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严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今年1月至11月扶贫领域立案3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人。(12月15日 新华网)
近年来各地查处曝光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不少,说明在扶贫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如在扶贫资金、项目增多的过程中,监督没有及时跟上,存在监督滞后、缺位、错位问题;改革不及时不彻底,导致原有的一些体制机制漏洞和深层次弊端逐步显现等等。也就是说,扶贫领域腐败之所以存在,除了当事人思想觉悟不高之外,更可能是因为相关的监督机制运转失灵。因此,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需要加大力度,分“三步走”。
先要明确治理重点。一是重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特别是贪污、侵占、截留、挪用扶贫资金、对群众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问题。二是重点治理扶贫领域责任落实问题,特别是扶贫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职能部门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三是重点治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特别是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不到位、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帮扶工作不严不实等问题。
其次要明确步骤措施。一是自查自纠阶段,各级各部门开展自查自纠,着重查找扶贫项目立项、招投标、资金拨付、实施、验收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确保扶贫项目全程安全;着重查找扶贫资金申报、拨付、使用、监督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确保扶贫资金全程安全;着重查找前期存在问题的发现、整改、移交、追责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确保问题整改效果。二是监督检查阶段,对所涉及扶贫项目及资金的单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台账、个别谈话等方式,检查各个单位自查自纠是否全覆盖,精准程度是否到位,发现问题是否挂牌督办、项目资金存在问题是否落实整改,问题整改落实是否到位。
最后要明确责任追究。建立督促整改的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实行销号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监督检查,跟踪问效,督促整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整改效果不打折扣。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组织协调,扎实做好线索排查、移交、处置、问责追责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扶贫领域违法违纪行为和工作作风不实问题,对问题整改不力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成果真实。
(白沙镇 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