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懂得板凳文化
2019-01-14 09:59:41
泡一杯热茶、坐一下小板凳,虽是生活琐事,但都是干部和群众沟通的特殊语言,让我们更加了解、熟悉和接受彼此。(1月11日,人民日报)
身为基层干部,常常走村串户,和村民大交道,要走进村民的心,还得学学农村的板凳文化。
当你走到一农家,看见几人围坐在那里喝茶、聊天……你不妨参与其中,坐坐小板凳,和他们拉上几句家常。或许你需要了解的事情,要传达的旨意就在这不经意之间完成了任务。这凳子有时虽然看似没有你家的干净,但它确是百姓心中浓浓的热情。泡一杯热茶、坐一下小板凳,虽是生活琐事,但都是干部和群众沟通的特殊语言,能够让干群更加了解、熟悉和接受彼此。
一次我和一位“老基层”下乡,走到一位独居老人家,他淳朴而热情,虽行动不便,但还是步履蹒跚地找来小木凳,一一递过来,让我们围着炭盆烤火。看到黢黑的木凳,我下意识地从口袋里抽出纸巾,却被旁边带我的“老基层”按住了手。他低声说:“坐吧,不脏,擦了就生分了。脏了裤子不是啥大事!擦一下再坐,裤子虽不脏,却与群众疏远了距离。”这句话提醒声音很小,却似在我心头响起一声惊雷。
“老基层”在村民中威信很高。我观察到,他每到一个村民家中,都会顺手拿起门后或者灶旁的水烟筒,跟村民自然地轮换着吸,等到起身走的时候,基本上该讲的、该办的事情都已经水到渠成。他常在下队途中感叹,“以前交通差,常常背一个挎包沿着山路进村,十天半月不出来,吃住都在农户家,成了一家人,各项工作都好做。”
身为基层干部,常在农村转悠,不懂得板凳文化,自认为了不起,和群众座不在一起,拉不上家常,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不能深知。走不进群众的心,干群之间形成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互不相干,相互撤台,就会造成极其被动的工作局面。
曾听说某某干部下乡,他每走到一处,常和百姓诙谐地开开玩笑,拉拉家常,结果很难的事情,在他不经意间的谈笑之中就得到了完美的解决,让很多同志佩服得五体投地。细想起来,这位干部就是懂得农村的板凳文化。他面对群众的众口难调,能和他们一起说笑、一起吸一杆水烟筒,在情感上产生了同频共振,则万事不难,甚至乐在其中。
身为基层干部,不知晓板凳文化,如果不放低姿态、将心比心,就难以读懂群众的心声。反之,面对小板凳坐不下去,与群众的感情热不起来,久而久之,更可能变得不担当、不作为。虽然现在路通了,车多了,微信沟通也便捷了,但笔者认为到农户家里,和老乡围坐在一起话话家常的板凳文化仍必不可少。
(文/韶华)
基层干部要懂得板凳文化
2019-01-14 09:59:41
泡一杯热茶、坐一下小板凳,虽是生活琐事,但都是干部和群众沟通的特殊语言,让我们更加了解、熟悉和接受彼此。(1月11日,人民日报)
身为基层干部,常常走村串户,和村民大交道,要走进村民的心,还得学学农村的板凳文化。
当你走到一农家,看见几人围坐在那里喝茶、聊天……你不妨参与其中,坐坐小板凳,和他们拉上几句家常。或许你需要了解的事情,要传达的旨意就在这不经意之间完成了任务。这凳子有时虽然看似没有你家的干净,但它确是百姓心中浓浓的热情。泡一杯热茶、坐一下小板凳,虽是生活琐事,但都是干部和群众沟通的特殊语言,能够让干群更加了解、熟悉和接受彼此。
一次我和一位“老基层”下乡,走到一位独居老人家,他淳朴而热情,虽行动不便,但还是步履蹒跚地找来小木凳,一一递过来,让我们围着炭盆烤火。看到黢黑的木凳,我下意识地从口袋里抽出纸巾,却被旁边带我的“老基层”按住了手。他低声说:“坐吧,不脏,擦了就生分了。脏了裤子不是啥大事!擦一下再坐,裤子虽不脏,却与群众疏远了距离。”这句话提醒声音很小,却似在我心头响起一声惊雷。
“老基层”在村民中威信很高。我观察到,他每到一个村民家中,都会顺手拿起门后或者灶旁的水烟筒,跟村民自然地轮换着吸,等到起身走的时候,基本上该讲的、该办的事情都已经水到渠成。他常在下队途中感叹,“以前交通差,常常背一个挎包沿着山路进村,十天半月不出来,吃住都在农户家,成了一家人,各项工作都好做。”
身为基层干部,常在农村转悠,不懂得板凳文化,自认为了不起,和群众座不在一起,拉不上家常,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不能深知。走不进群众的心,干群之间形成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互不相干,相互撤台,就会造成极其被动的工作局面。
曾听说某某干部下乡,他每走到一处,常和百姓诙谐地开开玩笑,拉拉家常,结果很难的事情,在他不经意间的谈笑之中就得到了完美的解决,让很多同志佩服得五体投地。细想起来,这位干部就是懂得农村的板凳文化。他面对群众的众口难调,能和他们一起说笑、一起吸一杆水烟筒,在情感上产生了同频共振,则万事不难,甚至乐在其中。
身为基层干部,不知晓板凳文化,如果不放低姿态、将心比心,就难以读懂群众的心声。反之,面对小板凳坐不下去,与群众的感情热不起来,久而久之,更可能变得不担当、不作为。虽然现在路通了,车多了,微信沟通也便捷了,但笔者认为到农户家里,和老乡围坐在一起话话家常的板凳文化仍必不可少。
(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