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啃老”重在落实
2019-01-14 15:18:12
从1400余字变为7000多字,从24条变为九章60条,1988年出台的《河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经修订,新的《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8年7月22日正式提交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初审,9月20日审议通过,于12月1日起施行。
这部《条例》引人关注之处在于其明确规定了“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赡养人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此规定被诸多媒体解读为“立法禁止啃老”,继而引发舆论关注。(1月6日新华网)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皆以“孝”为大礼。百善孝为先,我们不仅要尊敬、孝顺老人,还要赡养、爱护老人。但是,由于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年轻人无视法律法规,把道德良知抛之脑后,把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视为自己的“包袱”,还理直气壮的认为啃老是作为子女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引发纠纷,也属于家庭内部矛盾,不受法律约束。
现在,独生子女这一群体属于普遍现象,不少父母对孩子溺爱,以至于在孩子成年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后还一直在经济方面接济孩子。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年轻一代渐渐形成了啃老、依老、坑老的恶习。子女强行坑老,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了。把“啃老”行为纳入法治约束机制,是依法治国的大势所趋。如何让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证,必须将法治建设与道德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各部门要建立联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啃老可耻的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让法律法规深入民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到实处,落地生根。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还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和乡村“两委”的作用,动员社区民警和村社干部,搞好民事调解,化解各类矛盾,保持社会稳定。通过多方努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形式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既治标又治本的减少和杜绝子女强行“啃老”行为,把尊老这一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彰显时代的新风尚。
作者:徵羽
立法“啃老”重在落实
2019-01-14 15:18:12
从1400余字变为7000多字,从24条变为九章60条,1988年出台的《河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经修订,新的《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8年7月22日正式提交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初审,9月20日审议通过,于12月1日起施行。
这部《条例》引人关注之处在于其明确规定了“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赡养人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此规定被诸多媒体解读为“立法禁止啃老”,继而引发舆论关注。(1月6日新华网)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皆以“孝”为大礼。百善孝为先,我们不仅要尊敬、孝顺老人,还要赡养、爱护老人。但是,由于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年轻人无视法律法规,把道德良知抛之脑后,把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视为自己的“包袱”,还理直气壮的认为啃老是作为子女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引发纠纷,也属于家庭内部矛盾,不受法律约束。
现在,独生子女这一群体属于普遍现象,不少父母对孩子溺爱,以至于在孩子成年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后还一直在经济方面接济孩子。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年轻一代渐渐形成了啃老、依老、坑老的恶习。子女强行坑老,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了。把“啃老”行为纳入法治约束机制,是依法治国的大势所趋。如何让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证,必须将法治建设与道德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各部门要建立联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啃老可耻的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让法律法规深入民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到实处,落地生根。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还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和乡村“两委”的作用,动员社区民警和村社干部,搞好民事调解,化解各类矛盾,保持社会稳定。通过多方努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形式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既治标又治本的减少和杜绝子女强行“啃老”行为,把尊老这一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彰显时代的新风尚。
作者:徵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