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

    2018-10-15 10:31:31

    《平“语”近人》第二集,以“治国有常民为本”为主题,旨在阐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发端于商周之交,定型于汉代。在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及变更中一直存在并发挥重要影响。从“重天敬鬼”到“敬德报民”,“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用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而在古代无数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文人墨客的著作、论述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一思想的发展完善过程。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民本思想”依旧是我们治国兴邦的传世之宝。习总书记曾说,“治国有常,民为本”,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奋斗的动力。重民、恤民、惠民、富民、教民、爱民,一切工作皆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2014年,习总书记到江苏考察,走进基层卫生院、农业示范园,关注农村厕改情况,走进农民家庭,并让“掀锅盖、开冰箱”体察民情冷暖成为一段佳话。2018年春节,习总书记来川视察,冒着严寒,不辞辛苦地对凉山州、成都市、阿坝州、昭觉县、天府新区、汶川县映秀镇......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基层,与劳动人民同劳作、共言语。“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不入基层,怎知百姓疾苦?所谓“吏为民设”,习总书记亲身作表率,体察民情、倾听民意,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也要下基层,深入群众,为其排忧解难,关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以做到有的放矢。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与人民的心灵同频共振。习总书记的心中永远装着人民,从少年时代起,就把焦裕禄视为人生榜样,并用此后40多年的时光和行动践行着“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7年知青时光,他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这7年,让他把自己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中间,即使离开了梁家河、离开了这片黄土地,他依旧和当地人民保持联系,心连着心,并把对陕北乡亲的情谊和牵挂化作对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关爱,不仅时刻记挂着中国百姓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更忧心着世界的明天,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船在上面,水在下面,然而水仍然是主人翁。唯有顺民心,方能得民心,赢天下。何以顺民心?“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首先就是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被习总书记摆在治国兴邦的首要位置。“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然“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不均、地区差异大这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因而有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人禀五常,以有五脏;国有四维,礼义廉耻。亦有“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一说,富民还需“富民”,生活富足、精神也需富有,缺一不可。习总书记倡导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营造为仁向善、礼信智德的和谐氛围。
    细微之处,饱含拳拳爱民之心;倾心相报,彰显浓浓鱼水深情。重民、恤民、惠民、富民、教民、爱民,民心顺也,国之兴也。
    合江县总工会 木易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

    2018-10-15 10:31:31

    《平“语”近人》第二集,以“治国有常民为本”为主题,旨在阐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发端于商周之交,定型于汉代。在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及变更中一直存在并发挥重要影响。从“重天敬鬼”到“敬德报民”,“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用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而在古代无数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文人墨客的著作、论述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一思想的发展完善过程。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民本思想”依旧是我们治国兴邦的传世之宝。习总书记曾说,“治国有常,民为本”,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奋斗的动力。重民、恤民、惠民、富民、教民、爱民,一切工作皆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2014年,习总书记到江苏考察,走进基层卫生院、农业示范园,关注农村厕改情况,走进农民家庭,并让“掀锅盖、开冰箱”体察民情冷暖成为一段佳话。2018年春节,习总书记来川视察,冒着严寒,不辞辛苦地对凉山州、成都市、阿坝州、昭觉县、天府新区、汶川县映秀镇......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基层,与劳动人民同劳作、共言语。“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不入基层,怎知百姓疾苦?所谓“吏为民设”,习总书记亲身作表率,体察民情、倾听民意,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也要下基层,深入群众,为其排忧解难,关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以做到有的放矢。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与人民的心灵同频共振。习总书记的心中永远装着人民,从少年时代起,就把焦裕禄视为人生榜样,并用此后40多年的时光和行动践行着“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7年知青时光,他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这7年,让他把自己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中间,即使离开了梁家河、离开了这片黄土地,他依旧和当地人民保持联系,心连着心,并把对陕北乡亲的情谊和牵挂化作对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关爱,不仅时刻记挂着中国百姓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更忧心着世界的明天,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船在上面,水在下面,然而水仍然是主人翁。唯有顺民心,方能得民心,赢天下。何以顺民心?“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首先就是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被习总书记摆在治国兴邦的首要位置。“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然“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不均、地区差异大这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因而有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人禀五常,以有五脏;国有四维,礼义廉耻。亦有“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一说,富民还需“富民”,生活富足、精神也需富有,缺一不可。习总书记倡导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营造为仁向善、礼信智德的和谐氛围。
    细微之处,饱含拳拳爱民之心;倾心相报,彰显浓浓鱼水深情。重民、恤民、惠民、富民、教民、爱民,民心顺也,国之兴也。
    合江县总工会 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