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积极过头
2019-01-25 11:11:18
干工作积极,肯定是对的。但是如果干工作积极过头了,也就未必是好事了。
笔者根据近来读史和读生活发现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工作上面准备要干,要发动和安排下面干,但是这苗头才刚一起,还没明确和完善干法和方案,还没正式布置下去,而下面却嗅觉灵敏,闻风而动,先行就干开了。这样做到底好不好呢?这样做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首先,这样做是很不慎重和不严谨的。虽然显得工作积极,但:一是事情还没定板,还没公布,就还有变化的可能;二是未最后公布的事情,即使定了要干,如何干?干些什么?干时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都未有明确指示,未有明确通知指示和完善可行的方案指明航向。这样的干,岂不盲目,岂非蛮干!擅自动得太早,可能就违背了上面的一些本意,走偏了某些方向,把握不住某些标准。就可能导致产生一些新问题,甚至可能打乱了上面的整盘棋。于小、于大来说,皆不可为。生活中就有事例,由于抢先而动,结果正式通知下来,诸多不合,不得不重新又再干一遍,这样劳民伤财的折腾,怕是要不得。
究其深层原因,也是有功利思想在作怪的。这样做表面上看,是工作积极的表现:密切关注,主动思考,主动作为嘛。但细察起来,更像是积极地挣工作表现。“表现”与“挣表现”,两者一字之差,却显然有着深意。一个是该积极时积极,自然呈现,而另一个恐怕就积极过头了,功利心明显,心术多有问题。而一旦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真正做好工作,而是为了迎合上级,蠢蠢欲动地想要挣表现,得表扬。其工作的动机就不纯,方向自然难免偏颇,又如何相信其能得到保证?
干部的这种“挣表现”心态,虽然态度积极,但因为积极过头,其实危害甚重。比如大炼钢铁时,要求完成任务十万斤,可能有的干部就不顾一切、不顾实际地硬要大家完成十五万斤;别人亩产800斤,自己就要亩产1000斤,2000斤甚至攀比到“上万斤”、放“卫星”。浮夸风因此而起,而盛;路线、方针因此而偏;上面再好的“真经”,一到下面就念成了“歪经”。其后果可想而知。历史和现实都早有可鉴。
对干部而言,工作要“表现”,但不要“挣表现”,工作要积极,但也要谨防积极过头。
(彩云生)
谨防积极过头
2019-01-25 11:11:18
干工作积极,肯定是对的。但是如果干工作积极过头了,也就未必是好事了。
笔者根据近来读史和读生活发现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工作上面准备要干,要发动和安排下面干,但是这苗头才刚一起,还没明确和完善干法和方案,还没正式布置下去,而下面却嗅觉灵敏,闻风而动,先行就干开了。这样做到底好不好呢?这样做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首先,这样做是很不慎重和不严谨的。虽然显得工作积极,但:一是事情还没定板,还没公布,就还有变化的可能;二是未最后公布的事情,即使定了要干,如何干?干些什么?干时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都未有明确指示,未有明确通知指示和完善可行的方案指明航向。这样的干,岂不盲目,岂非蛮干!擅自动得太早,可能就违背了上面的一些本意,走偏了某些方向,把握不住某些标准。就可能导致产生一些新问题,甚至可能打乱了上面的整盘棋。于小、于大来说,皆不可为。生活中就有事例,由于抢先而动,结果正式通知下来,诸多不合,不得不重新又再干一遍,这样劳民伤财的折腾,怕是要不得。
究其深层原因,也是有功利思想在作怪的。这样做表面上看,是工作积极的表现:密切关注,主动思考,主动作为嘛。但细察起来,更像是积极地挣工作表现。“表现”与“挣表现”,两者一字之差,却显然有着深意。一个是该积极时积极,自然呈现,而另一个恐怕就积极过头了,功利心明显,心术多有问题。而一旦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真正做好工作,而是为了迎合上级,蠢蠢欲动地想要挣表现,得表扬。其工作的动机就不纯,方向自然难免偏颇,又如何相信其能得到保证?
干部的这种“挣表现”心态,虽然态度积极,但因为积极过头,其实危害甚重。比如大炼钢铁时,要求完成任务十万斤,可能有的干部就不顾一切、不顾实际地硬要大家完成十五万斤;别人亩产800斤,自己就要亩产1000斤,2000斤甚至攀比到“上万斤”、放“卫星”。浮夸风因此而起,而盛;路线、方针因此而偏;上面再好的“真经”,一到下面就念成了“歪经”。其后果可想而知。历史和现实都早有可鉴。
对干部而言,工作要“表现”,但不要“挣表现”,工作要积极,但也要谨防积极过头。
(彩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