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莫让跑偏的“痕迹管理”伤了基层干部的心

    2019-02-15 10:04:21

    目前,各级检查考核存在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地方和基层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既不利于集中精力抓落实,也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了干群关系,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诚然,过度“痕迹管理”已偏离了上级部门考核的初衷,伤害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痕迹管理”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痕迹管理”弥补了考核相对虚化的不足,每项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必要的软件资料来印证,使考核内容有章可循,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进工作不断深入。但在现实工作中,有关考核部门却将“痕迹管理”用到极致,以文字落实精神,以会议代替执行,文件发不完,材料报不停,检查考核时热衷于看材料、看痕迹,对照项目严格打分考核,有则加分,无则扣分。材料的厚度往往代表着工作的深度,这往往会造成基层干部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迎接各级各类的留痕检查,极大地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
    “痕迹管理”易成为新的形式主义。痕迹化管理,本身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和落实工作,但基层干部若长期埋头在资料上“下足绣花功夫”,耗费大量时间用在保留工作痕迹上,自然就无法投入太多精力帮群众解决难题。如果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求事无巨细地按照统一模板准备材料,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往往很急,有时不同部门的检查还会“撞车”,导致基层干部只好连夜加班加点“补痕迹”“造痕迹”。一些考核部门检查时,只是粗略翻翻资料,并不认真查看具体内容。虽然痕迹管理可以用来迎接上级检查,但却不能拿来向百姓交差,其实老百姓更看重自己有没有得实惠。久而久之,“痕迹管理”就是老百姓眼中的面子工程,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工程,就容易丧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容易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初心。
    “痕迹管理”应注重工作实效。工作“痕迹”绝不等于工作“实绩”,工作一味的追求“留痕”,即使材料做得再完美,但未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幸福,也终究得不到广大群众的肯定。跑偏的“痕迹管理”会让基层干部身心疲惫,以致于他们既不能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心声,也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无形之间就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本心。避免“痕迹管理”跑偏,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不断优化考核方式,注重实地调研;二是要反对形式主义,整合考核督查力量,在考核时资料与实效并重,形式与内容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三是每一位基层干部都应树立务求实效、干事创业的工作状态,真正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跑偏的“痕迹管理”,就是一种新的形式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坚决整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位党员干部都应真心为百姓排忧解难,把工作“痕迹”不但留在材料上,更要留在老百姓的心坎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川巴中市恩阳区残疾人联合会 杨大容)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莫让跑偏的“痕迹管理”伤了基层干部的心

    2019-02-15 10:04:21

    目前,各级检查考核存在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地方和基层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既不利于集中精力抓落实,也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了干群关系,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诚然,过度“痕迹管理”已偏离了上级部门考核的初衷,伤害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痕迹管理”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痕迹管理”弥补了考核相对虚化的不足,每项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必要的软件资料来印证,使考核内容有章可循,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进工作不断深入。但在现实工作中,有关考核部门却将“痕迹管理”用到极致,以文字落实精神,以会议代替执行,文件发不完,材料报不停,检查考核时热衷于看材料、看痕迹,对照项目严格打分考核,有则加分,无则扣分。材料的厚度往往代表着工作的深度,这往往会造成基层干部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迎接各级各类的留痕检查,极大地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
    “痕迹管理”易成为新的形式主义。痕迹化管理,本身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和落实工作,但基层干部若长期埋头在资料上“下足绣花功夫”,耗费大量时间用在保留工作痕迹上,自然就无法投入太多精力帮群众解决难题。如果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求事无巨细地按照统一模板准备材料,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往往很急,有时不同部门的检查还会“撞车”,导致基层干部只好连夜加班加点“补痕迹”“造痕迹”。一些考核部门检查时,只是粗略翻翻资料,并不认真查看具体内容。虽然痕迹管理可以用来迎接上级检查,但却不能拿来向百姓交差,其实老百姓更看重自己有没有得实惠。久而久之,“痕迹管理”就是老百姓眼中的面子工程,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工程,就容易丧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容易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初心。
    “痕迹管理”应注重工作实效。工作“痕迹”绝不等于工作“实绩”,工作一味的追求“留痕”,即使材料做得再完美,但未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幸福,也终究得不到广大群众的肯定。跑偏的“痕迹管理”会让基层干部身心疲惫,以致于他们既不能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心声,也不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无形之间就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本心。避免“痕迹管理”跑偏,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不断优化考核方式,注重实地调研;二是要反对形式主义,整合考核督查力量,在考核时资料与实效并重,形式与内容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三是每一位基层干部都应树立务求实效、干事创业的工作状态,真正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跑偏的“痕迹管理”,就是一种新的形式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坚决整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位党员干部都应真心为百姓排忧解难,把工作“痕迹”不但留在材料上,更要留在老百姓的心坎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川巴中市恩阳区残疾人联合会 杨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