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让12户贫困户能脱贫是最大的愿望

    2019-02-13 12:49:55

    规划整齐的茶园在春日的暖阳中勃发出一派生机,成群的白鹅在波光粼粼的鱼塘里游弋,钻出地膜的葡萄树枝在阳光下自在舒展……正月初二,当记者来到四川省南江县和平乡鸣垭村时,呈现在眼前的便是这样一幅画卷。(2月1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如此一幅美丽的画卷,两年前却是一片荒草地,是鸣垭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照接手后改变了旧貌,用他的心血凝聚成了——规划整齐的茶园在春日的暖阳中勃发出一派生机,成群的白鹅在波光粼粼的鱼塘里游弋,钻出地膜的葡萄树枝在阳光下自在舒展……
    2017年5月,王照被县委组织部选派来鸣垭村任第一书记,在那之前他是南江县公安局正直派出所党支部书记。“说实话,刚来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对第一书记该干什么、怎么干完全没有概念。”这个头发有些花白的中年汉子憨厚地笑了。他告诉记者,鸣垭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后来村里矛盾频发,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信访举报不断,上一届村党支部书记还因为经济问题被调查,他接手的时候,“小康村”已经成了远近皆知的“烂摊子”。
    要改变“烂摊子”,就得出新招。王照花了一周时间深入了解村里情况,查找问题根源,他确定了“全力抓村级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扶贫”的总体思路。此后,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村里的班子配齐了、年轻干部被选拔出来了、“三会一课”制度健全了、大伙儿干事的活力被激发了出来。
     夯实了战斗堡垒,接下来就要投入“战斗”。随后,他和村干部一起,对村里已有的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精准的要求进行再识别,及时清除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并制定了“五个一”工作法,即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次性说透彻、一本台账要算清、一套制度管住人。
    有了党建作引领,制定做保证,再加上2018年,县里又给鸣垭村派了一支9人的驻村工作队,全力帮扶村子脱贫。王照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综合考虑村里的自然条件、缺乏青壮劳动力等现状后,商量出一条产业脱贫的路子,即以村集体老茶园为依托,采取“公司+大户+贫困户”模式,打造辐射全村的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番努力之后,村里成功从重庆引进企业,将之前撂荒的老茶园用现代科技进行打理,后续又流转土地300亩,现在的茶园已初具规模。同时,开挖了两个鱼塘,种植“宋朝贡李”30余亩、花椒50余亩。王照向记者介绍:“你看到的葡萄,夏天就能挂果了,我们计划今年再种几十亩柑橘、樱花、玫瑰等,打造一个生态观光园。”
    “那边是我们的菜园子。”王照指着村部旁边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周围的群众不时给我们送菜,我想着不能吃群众的,就把这块空地辟成了菜园子,采取自给自足。”“你还会种菜?”“不要小瞧我,我可是村农民夜校的校长呢。”王照说,“种庄稼、栽果树、养鸡养鸭,我可不输人啊,能赶上半个农技员了。”
    王照用党建作引领,以铁的纪律,铁的制度,不占群众便宜,采取“五个一”工作法取得了村民的信任,让鸣垭村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画卷,问及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时,王照笑着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剩下的12户贫困户2019年能全部脱贫,大伙儿一起过上好日子。”是啊,作为驻村干部,只要每个人都能像王照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完成自己的心愿,让大伙儿一起过上好日子就对了。
    (文/韶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让12户贫困户能脱贫是最大的愿望

    2019-02-13 12:49:55

    规划整齐的茶园在春日的暖阳中勃发出一派生机,成群的白鹅在波光粼粼的鱼塘里游弋,钻出地膜的葡萄树枝在阳光下自在舒展……正月初二,当记者来到四川省南江县和平乡鸣垭村时,呈现在眼前的便是这样一幅画卷。(2月1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如此一幅美丽的画卷,两年前却是一片荒草地,是鸣垭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照接手后改变了旧貌,用他的心血凝聚成了——规划整齐的茶园在春日的暖阳中勃发出一派生机,成群的白鹅在波光粼粼的鱼塘里游弋,钻出地膜的葡萄树枝在阳光下自在舒展……
    2017年5月,王照被县委组织部选派来鸣垭村任第一书记,在那之前他是南江县公安局正直派出所党支部书记。“说实话,刚来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对第一书记该干什么、怎么干完全没有概念。”这个头发有些花白的中年汉子憨厚地笑了。他告诉记者,鸣垭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后来村里矛盾频发,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信访举报不断,上一届村党支部书记还因为经济问题被调查,他接手的时候,“小康村”已经成了远近皆知的“烂摊子”。
    要改变“烂摊子”,就得出新招。王照花了一周时间深入了解村里情况,查找问题根源,他确定了“全力抓村级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扶贫”的总体思路。此后,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村里的班子配齐了、年轻干部被选拔出来了、“三会一课”制度健全了、大伙儿干事的活力被激发了出来。
     夯实了战斗堡垒,接下来就要投入“战斗”。随后,他和村干部一起,对村里已有的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精准的要求进行再识别,及时清除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并制定了“五个一”工作法,即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次性说透彻、一本台账要算清、一套制度管住人。
    有了党建作引领,制定做保证,再加上2018年,县里又给鸣垭村派了一支9人的驻村工作队,全力帮扶村子脱贫。王照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综合考虑村里的自然条件、缺乏青壮劳动力等现状后,商量出一条产业脱贫的路子,即以村集体老茶园为依托,采取“公司+大户+贫困户”模式,打造辐射全村的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番努力之后,村里成功从重庆引进企业,将之前撂荒的老茶园用现代科技进行打理,后续又流转土地300亩,现在的茶园已初具规模。同时,开挖了两个鱼塘,种植“宋朝贡李”30余亩、花椒50余亩。王照向记者介绍:“你看到的葡萄,夏天就能挂果了,我们计划今年再种几十亩柑橘、樱花、玫瑰等,打造一个生态观光园。”
    “那边是我们的菜园子。”王照指着村部旁边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周围的群众不时给我们送菜,我想着不能吃群众的,就把这块空地辟成了菜园子,采取自给自足。”“你还会种菜?”“不要小瞧我,我可是村农民夜校的校长呢。”王照说,“种庄稼、栽果树、养鸡养鸭,我可不输人啊,能赶上半个农技员了。”
    王照用党建作引领,以铁的纪律,铁的制度,不占群众便宜,采取“五个一”工作法取得了村民的信任,让鸣垭村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画卷,问及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时,王照笑着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剩下的12户贫困户2019年能全部脱贫,大伙儿一起过上好日子。”是啊,作为驻村干部,只要每个人都能像王照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完成自己的心愿,让大伙儿一起过上好日子就对了。
    (文/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