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谱写时代华章,共商国是同绘复兴宏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后10天里,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认真履行职责,广泛凝心聚力,强化使命担当,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3月4日,人民日报)
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工作起步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切实担负起把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面貌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为了更好的团结各阶层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落实人民民主,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坚持走人民民主协商的道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民主协商的促进推动下,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人民生活更加和谐富足。党的正确领导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脱不开关系。只有正确的使用人民政协的力量,广泛的听取最广大人民的心声,吸收采纳正确的意见建议,我们党才能更好的保持正确的道路,不断提高自身责任和担当,领导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进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崇尚学习、加强学习,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轴不断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把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新方位新使命,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实践发展。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崇尚团结、增进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共创复兴大业,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为祖国、为人民铸就灵魂、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因此,文化文艺工作者只有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才能切实书写表达人民的心声;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如果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加强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才能真正的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着只有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四川巴中市恩阳区发展和改革局 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