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需坚持“政务公开”
2018-08-22 10:47:45
近年来,随着基层治理纵深推进,“小微权利”被依法“晒”了出来。所谓的“晒出来”就是要公开。公开的原则就是为了使行使权力者接受监督,使民众参与权力行使的过程。不管是审计公开、纪检公开、还是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使群众实行民主监督。当然,政务公开也不例外。
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吸收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事项,强化民主监督。可以说,没有公开,就无从谈起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易被滥用,就易滋生腐败。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因此,人们在强调建立公开而有效的监督机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其视为实现监督目的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现实生活中,群众希望知悉与自身生产生活相关的事项,这些事项的公开都大量依靠基层政府。基层政府信息的全面公开,有助于老百姓对行使行政权的整个过程予以全面监督和客观评判,有助于激发群众积极参与行政的热情,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行政和互动型行政。因此,政务公开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简化行政手续,规范行政行为,方便群众办事,增强政务活动的透明度和行政权力运作的公开性,保证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实际上,基层政务公开多数指办事服务过程的公开。而高质量的政务公开必须对接百姓日常生活,要避免公开工作与政务为民“两张皮”。政务公开与“互联网+政务服务”是相互配合的,但政务公开不应仅限于此,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等方面也关系到“最多跑一次”的实效。这就需要基层部门要坚定“最多跑一次”宗旨,依靠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积极开发政务公开手机APP,创建村社“当家人”微信群等,形成事项办理热力图,主动推送办事指南、事项咨询、预约服务、办理流程等信息,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答疑解惑。
从根本上说,政务公开的终极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恰恰就是要满足群众对政策的知情权要求,接受群众监督、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要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就要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建立政务公开制度,使得行政主体等行使行政权的行为处于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促使其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腐败滋生,进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作者:榕山镇 王晓琴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需坚持“政务公开”
2018-08-22 10:47:45
近年来,随着基层治理纵深推进,“小微权利”被依法“晒”了出来。所谓的“晒出来”就是要公开。公开的原则就是为了使行使权力者接受监督,使民众参与权力行使的过程。不管是审计公开、纪检公开、还是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使群众实行民主监督。当然,政务公开也不例外。
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吸收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事项,强化民主监督。可以说,没有公开,就无从谈起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易被滥用,就易滋生腐败。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因此,人们在强调建立公开而有效的监督机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其视为实现监督目的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现实生活中,群众希望知悉与自身生产生活相关的事项,这些事项的公开都大量依靠基层政府。基层政府信息的全面公开,有助于老百姓对行使行政权的整个过程予以全面监督和客观评判,有助于激发群众积极参与行政的热情,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行政和互动型行政。因此,政务公开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简化行政手续,规范行政行为,方便群众办事,增强政务活动的透明度和行政权力运作的公开性,保证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实际上,基层政务公开多数指办事服务过程的公开。而高质量的政务公开必须对接百姓日常生活,要避免公开工作与政务为民“两张皮”。政务公开与“互联网+政务服务”是相互配合的,但政务公开不应仅限于此,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等方面也关系到“最多跑一次”的实效。这就需要基层部门要坚定“最多跑一次”宗旨,依靠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积极开发政务公开手机APP,创建村社“当家人”微信群等,形成事项办理热力图,主动推送办事指南、事项咨询、预约服务、办理流程等信息,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答疑解惑。
从根本上说,政务公开的终极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恰恰就是要满足群众对政策的知情权要求,接受群众监督、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要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就要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建立政务公开制度,使得行政主体等行使行政权的行为处于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促使其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腐败滋生,进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作者:榕山镇 王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