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为老百姓解忧 岂能瞻前顾后

    2018-12-11 13:26:43

    在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政策通、办法多,遇事只揽不推脱”,这说的就是镇党委书记程建胜。(12月7日,人民日报)
    “政策通、办法多,遇事只揽不推脱”,这句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百姓流传的顺口溜,显然是对镇党委书记程建胜敢于担当精神的赞美。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能够如此得到老百姓的赞美,实在不容易。七方镇下辖73个村,人口11万,社情复杂、是一个常年缺水,矛盾重重的信访大镇。2016年9月,程建胜调任七方镇党委书记,开始了他的施政生涯。
    一是解决水问题。走马上任,适逢高温干旱天气已持续数月,连片的庄稼急需引水灌溉。通过走访,得知近年来,七方镇政府修建了大型机井、提水泵站等水利工程,但由于农业、电力部门间对接不畅,工程完工后,长时间不能通电,群众只能“望井兴叹”。 为了解决提水灌溉工程,程建胜一头扎进农田水利工程现场,核算电压及变压器匹配容量、计算投资成本,并且把农业、电力、土地等相关部门召集到一起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多次沟通,七方镇争取到了供电部门支持,历时两个月完成了19处机井、泵站的搭火通电。让庄家得救,老百姓喝上了放心水。
    解决了水问题,程建胜又琢磨起了修路问题。七方镇把守枣阳西大门,区位优势明显,但交通条件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两年来,程建胜多方汇报协调、申报项目,相继完成316国道改扩建、七蔡路升级为省道、镇区干道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通村通组,让七方人民走上了顺心路。
    三是老账陈年上访问题。矛盾多发,上访多,刚上任时,有人劝程建胜:“不做事、不惹事,平稳过去就行了。”但他说:“组织派我来就是干事的!”
    他接2002年破产的七方镇手套厂这个“烫手山芋”:职工被拖欠了330万元安置费,长期上访不断。程建胜带着党员干部动起了“手术”——引入纺织厂商,租赁手套厂厂房扩大生产,用租金与税收部分解决陈年债务。如今,七方镇骏绮纺织厂新厂区雏形初现,明年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代课教师拿20年前的“白条”来要钱,程建胜组织人员对债务进行核实,又从镇财政挤出资金作为专项资金,明确分两年解决,为上访的教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新官怕理旧账,可程建胜主动接招,一户户走访,帮助解决困难。他在七方镇创建了社会矛盾诉前调处中心,组织起一支由法律工作者、包村干部、所在村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等人员组成的专班,说理说法说情,两年来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去年,七方镇信访总量下降70%。
    四是贫困村扎堆的“穷窝子”问题。七方镇共有9个省级贫困村,19个市级贫困村,贫困人口达6151人,脱贫攻坚任务颇为艰巨。他在全市扶贫攻坚专项会议上郑重表态:“决不让一户一人掉队”。
    为了践行承诺,他带领党员干部遍访贫困户,要求每个村至少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你是枣阳走出的娃,现在七方镇的百姓需要你。”恰逢襄阳市涨才药业公司总经理张勇回乡建厂,程建胜上门做工作。依托涨才药业,如今七方镇成立了楚禾等5个艾叶种植业合作社。“公司保底收购,每亩艾叶收入能达到2500元,市场不好时也不担心卖不上价格。”贫困户郑中学将家中的8亩地都改种了艾叶。还主动与贫困户签订代养寄养协议,贫困户将牛羊养在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发放分红;免费发放鸡苗给贫困户,优先收购贫困户的成品土鸡和土鸡蛋;“镇内企业务工”模式、“反租倒包”模式、“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在程建胜的带领下,全镇28个贫困村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脱贫模式。
    他采取“输血”和“造血”并重,“雪中送炭”和“授人以渔”并举,程建胜说,七方镇各村将于2019年底实现脱贫出列,到时可兑现他一个也不掉队的承诺。
    程建胜的“为官经”:“干部干事要为百姓解忧,瞻前顾后不是干部应有的作风!”他干事只要是解决百姓民忧问题,从不瞻前顾后,哪怕是“烫手山芋”也要硬拿下。难怪老百姓要编撰顺口溜给予称赞。
    合江县农业局 罗永均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为老百姓解忧 岂能瞻前顾后

    2018-12-11 13:26:43

    在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政策通、办法多,遇事只揽不推脱”,这说的就是镇党委书记程建胜。(12月7日,人民日报)
    “政策通、办法多,遇事只揽不推脱”,这句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百姓流传的顺口溜,显然是对镇党委书记程建胜敢于担当精神的赞美。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能够如此得到老百姓的赞美,实在不容易。七方镇下辖73个村,人口11万,社情复杂、是一个常年缺水,矛盾重重的信访大镇。2016年9月,程建胜调任七方镇党委书记,开始了他的施政生涯。
    一是解决水问题。走马上任,适逢高温干旱天气已持续数月,连片的庄稼急需引水灌溉。通过走访,得知近年来,七方镇政府修建了大型机井、提水泵站等水利工程,但由于农业、电力部门间对接不畅,工程完工后,长时间不能通电,群众只能“望井兴叹”。 为了解决提水灌溉工程,程建胜一头扎进农田水利工程现场,核算电压及变压器匹配容量、计算投资成本,并且把农业、电力、土地等相关部门召集到一起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多次沟通,七方镇争取到了供电部门支持,历时两个月完成了19处机井、泵站的搭火通电。让庄家得救,老百姓喝上了放心水。
    解决了水问题,程建胜又琢磨起了修路问题。七方镇把守枣阳西大门,区位优势明显,但交通条件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两年来,程建胜多方汇报协调、申报项目,相继完成316国道改扩建、七蔡路升级为省道、镇区干道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通村通组,让七方人民走上了顺心路。
    三是老账陈年上访问题。矛盾多发,上访多,刚上任时,有人劝程建胜:“不做事、不惹事,平稳过去就行了。”但他说:“组织派我来就是干事的!”
    他接2002年破产的七方镇手套厂这个“烫手山芋”:职工被拖欠了330万元安置费,长期上访不断。程建胜带着党员干部动起了“手术”——引入纺织厂商,租赁手套厂厂房扩大生产,用租金与税收部分解决陈年债务。如今,七方镇骏绮纺织厂新厂区雏形初现,明年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代课教师拿20年前的“白条”来要钱,程建胜组织人员对债务进行核实,又从镇财政挤出资金作为专项资金,明确分两年解决,为上访的教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新官怕理旧账,可程建胜主动接招,一户户走访,帮助解决困难。他在七方镇创建了社会矛盾诉前调处中心,组织起一支由法律工作者、包村干部、所在村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等人员组成的专班,说理说法说情,两年来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去年,七方镇信访总量下降70%。
    四是贫困村扎堆的“穷窝子”问题。七方镇共有9个省级贫困村,19个市级贫困村,贫困人口达6151人,脱贫攻坚任务颇为艰巨。他在全市扶贫攻坚专项会议上郑重表态:“决不让一户一人掉队”。
    为了践行承诺,他带领党员干部遍访贫困户,要求每个村至少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你是枣阳走出的娃,现在七方镇的百姓需要你。”恰逢襄阳市涨才药业公司总经理张勇回乡建厂,程建胜上门做工作。依托涨才药业,如今七方镇成立了楚禾等5个艾叶种植业合作社。“公司保底收购,每亩艾叶收入能达到2500元,市场不好时也不担心卖不上价格。”贫困户郑中学将家中的8亩地都改种了艾叶。还主动与贫困户签订代养寄养协议,贫困户将牛羊养在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发放分红;免费发放鸡苗给贫困户,优先收购贫困户的成品土鸡和土鸡蛋;“镇内企业务工”模式、“反租倒包”模式、“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在程建胜的带领下,全镇28个贫困村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脱贫模式。
    他采取“输血”和“造血”并重,“雪中送炭”和“授人以渔”并举,程建胜说,七方镇各村将于2019年底实现脱贫出列,到时可兑现他一个也不掉队的承诺。
    程建胜的“为官经”:“干部干事要为百姓解忧,瞻前顾后不是干部应有的作风!”他干事只要是解决百姓民忧问题,从不瞻前顾后,哪怕是“烫手山芋”也要硬拿下。难怪老百姓要编撰顺口溜给予称赞。
    合江县农业局 罗永均